中元节是怎么由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

今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按照传统文化习俗,中元节这天是要祭祀祖先的。

“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源于东汉;道家有“三元”、“三官”的说法。比如“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元”则分别是“三官”的生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佛教把七月十五称为“盂兰盆节”。

其实中元节的发展历程也和儒释道、佛教发展的历程相对应……

比如佛教比较兴盛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盂兰盆节”就成为主流。

到了唐朝比较自由开放的朝代,那么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则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官员甚至还有一到三天的假期。

从北宋开始,因为北宋统治者重视修道,我在前面的文章由《梦华录》聊宋朝生活时已经提到。因为最高统治者重视道家,所以北宋时中元节取代盂兰盆节成为主流。

在民间,中元节也称为“鬼节”、七月半等等,不少人谈“鬼”色变,其实不必害怕,慢慢练就自己一身正气,别搞歪门邪道、装神弄鬼、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噬自己就行;再说中元节就是一个从上古时期遗传下来的传统的祭祀祖先鬼神的节日,我们只需虔诚的纪念祭祀祖先就好。

其实中元节的文化核心诉求就是“敬祖尽孝心。”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下华夏儿女对祖先“孝敬”的重视……

中元节是怎么由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1)

古人在发明这个节日时候,是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法,那么农历七月就是“申”月;而我们华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的“申”字就是“神”;所以“申”就是“神”,所以“申”月就是“神”月,神本身包括鬼神。

古代的农历七月又是瓜果、农作物丰收的月份,所以古人把这一年新丰收的硕果祭祀祖先、鬼神,酬谢大地,同时也有向祖先报告收成的意思。

这一天古人还会举行隆重的家宴,尝一尝新上市的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等等,古人把这个仪式叫做“秋尝”。

《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中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是天数,意思就是天地之间阳气消失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所以民间也有不少地方选择在七月十四祭祖,这就与《易经》中“七”的由来有关,七月十四是“七”的复生数。过世的先祖也有“一七”、“二七”、“三七”以此类推等等说法。

中元节是怎么由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2)

婚姻感情世界七年之痒的说法估计也是由此而来,从荷尔蒙分泌的递增递减规律来说,其实都不用七年就会痒。既然七年就痒,但为什么不少天长地久恩恩爱爱的夫妻呢?

因为大多数恩爱夫妻是时间、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习惯与陪伴累积起来的深厚牵绊,就如两棵并行独立的树,但树冠与根系早就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动一发牵两树啊……

当然也有不少势如斗牛的夫妻,善缘、佳缘是缘,其实恶缘、贬义词的缘分那也是缘啊,各自修行化解吧……

所以古人就在“申”月~“神”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七月祭祀祖先、鬼神,所以就有了七月十五中元节,跟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样都是传统文化节日……

有的地方中元节吃面,有的地方中元节吃饺子,还有的地方放河灯,风俗不一,但是核心诉求是一样的,都是祭祖先、祭鬼神、敬天地。

中元节祭祖与清明节祭祖还是有区别的,清明节要到墓园祭祖,中元节在家里祭祖就可以。

中元节是怎么由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3)

那么古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呢?

其实古人的中元节节日氛围是比较隆重又热闹的,并没有什么恐怖气氛,人们祭祀祖先,成群结队去河边放河灯,一盏盏河灯在长河上或者湖面上飘移~灿若星河,人们可以泛舟湖上,边赏月边纪念先人。然后还有隆重的家宴,进行传统的“秋尝”,打打牙祭……

《帝京景物略》记载,古人在中元节晚上喝酒、戏水,甚至还玩烟火,烟火就类似于现在的焰火晚会。

明代文学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中的中元节,有楼船鼓乐,有大家闺秀,有西湖名妓,也有闲散僧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后来慢慢的到了近现代,中元节这个以“祭祖、孝道”为主题的传统节日,随着香港、日本恐怖片的发行,如今只剩下了恐怖片中的“鬼”字被大家所以“恐惧”,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又忍不住去看鬼片。

农历七月从中医养生角度讲,“申”属阴,阴属水,所以农历七月要开始滋阴、养阴了,多吃点滋阴养阴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桑椹、莲藕、鸭血汤等等;但是水也分为好水与“浊水”,那么“浊水”就得排掉祛除,所以要祛除体内的湿气,这个季节可以多喝红赤小豆汤或者吃荷叶炒鸡蛋,或者荷叶陈皮茶,喝荷叶陈皮茶还能减肥;当然经过夏天出汗的虚耗,这个时候也可以喝黄芪党参、茯苓粥提气补血……

在地理风水中“水”也主财,女人属阴,阴属水,水主财,所以一个家庭中妻子主财,是财库;据说对妻子不好的、对妻子吝啬的男人都财运不旺,邪性的妻子除外;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