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历史的千年长河之中,人的一生犹如沧海一粟,实在太过于短暂,于是人们自古时候起就生出了对于延年益寿的渴望。在封建社会的世代兴衰之中,有不少的帝王都曾研习黄老之术,希望能够获得永生,但最终却会发现这都是一场空。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1)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亘古不变的规律,时光的年轮不曾停歇,岁月总是催人老。身为寻常百姓,就是在这柴米油盐之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2)

虽然无法让时光永存,但是人生在世的时候,则可以通过修身来长寿,我们的老祖宗关于寿命也曾留有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36不提,73不说,84不讲,100岁要藏”,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

36不提,专注家业

“36岁”正值壮年,在这样人生的大好时光,古人为何告诫到“不要提”呢?其实人们都熟知“三十而立”而36岁则是而立之年后的第一个本命年,在这样的年纪往往生活负担较重,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经济压力都背负在肩上,只能够负重前行。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3)

在这样的中年时光之中,工作上可能会遇到需要隐忍的问题,家中也会迸发出隔代人之间的矛盾,常常使得生活不得安宁。而对于这些难题,一时也无法是非黑白地说清楚,所以人们常常会闭口不提,用无言的修行来排解生活中的情绪。不然过多的计较,则会导致牵扯出更多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压垮这当家的中年人。

73不说,84不讲

在古时候,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较差,遇到天灾人祸都容易因此丧命,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都比较低,民间也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如果寿命能延长到七八十岁,那已经是相当长寿之人,是家中“宝”,也时常会受到官府的嘉赏。汉高祖刘邦就曾为了巩固社稷,在全国选取五十岁有德行的三位老人为“三老”,每月赏其供奉酒肉,受到世人的尊重。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4)

年过七十以后本应该是安度晚年的时光,为何古人却告诫到“73不说,84不讲”呢?其实这两个特殊的年龄与两位圣人有关联,那就是被华夏推崇上千年的儒家先师“孔子”和传承者“孟子”,这两位文化名人在民间有很高的地位,是古时候百姓们的精神领袖,所以人们对其仙逝的年岁也留有避讳。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5)

虽然这两位圣人所提出的儒家学说影响深远,功绩显赫,但是其晚年受时局所困,结局比较悲惨。根据史料记载,孔夫子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屡次被困,晚年被敬而不用,最终患病不愈而逝,享年73岁。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6)

孟子同样身处于混乱的战国时期,作为学士不受重用,晚年与巧舌如簧的纵横家张仪展开辩论,在对方三寸不烂之舌的攻势之下被气死,享年84岁。

100岁要藏

人活百岁不是梦,在古代这百岁乃是罕见的寿命奇迹,只有修养心性的大悟之人才能活到期颐之年。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相传姜子牙活到了139岁,虽然他的前半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晚年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时,偶遇周王王,之后被封为国师,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被百姓称为“百家宗师”。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7)

虽然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想要达到百岁的高龄还是有些遥远,毕竟这人生世事无常。但是老祖宗却提醒“100岁要藏”,因为在民间人们认为这“九九”乃是极数,在超过界限之后就会走下坡路,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顺心一些,其家人常会在百岁寿辰时称为99,久而久之这百岁要藏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小结

其实这样的讲究,皆是由于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渴望,认为这人生苦短,若是多加以讲究和注意,定能够实现心中所愿,但这不过是心灵的安慰罢了。

古代人为啥六十不死(36不提73不说84不讲)(8)

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这样的做法也早已不再适用,但这其中的缘由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对于真正的养生之道,其实更在于自身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只有不断地修身炼心,才能让生活更加顺意,这所求的长寿之法也会随之自然而然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