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

作者:苏菀 主播 :小艾

△点击上方播放音频,听小艾主播为你分享暖心美文

01

泰国有个很催泪的广告叫《我痴呆的母亲》。

主人公是一位老师,叫芭乍,他和患老年痴呆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每次和他的对话只有这一句:你不去学校吗?

因为无人照顾母亲,芭乍只能将她带到学校一起上课。他上课的时候,母亲安静地坐在教室后面。

学生们时不时回头去打量着这位奶奶。

对此,家长们有意见了:

“确实值得同情,可是这是学校,不是自己的家啊!”

“就是呀,孩子们怎么可能集中精力学习呢?”

“听我家孩子说,有时候老师还得让学生们帮忙照看她呢!”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1)

“其实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看,比每天这样好得多了。”

“唉,就是,我也正琢磨让我家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学习呢!”

面对现状,校长无可奈何,只好去找芭乍谈话。然而,在谈话的间隙,芭乍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2)

芭乍疯狂地四处寻找,已经放学的学生们发现了这个情况,纷纷跑去帮忙……

回家的路上,有一个小男孩坐在妈妈的副驾位置上,转头对妈妈说:“要是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妈妈开车。”说完,男孩看到那个痴呆的奶奶正站在路边,心神不宁。于是,他让妈妈赶紧停车,焦急地跑了过去……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3)

家长会上才得知,其实原本有很多学校邀请芭乍前去任教的,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想照顾妈妈。

芭乍说,他的妈妈给予他生命。

所有的家长都沉默了!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原来,老师的举动早就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简单点来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前一阵子,我去看望生病住院的亲戚。

同病房住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围绕在他身边的也都是几位六七十岁的人,一打听才知,原来那些全是老人的子女。

医生过去查房时这样说:“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完全可以让子女来帮帮忙的。”

“他们一天忙到晚,也够辛苦,不麻烦为好。”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4)

后来,我跟他们逐渐熟络。其实,他们自己的身体也并是很好,其中一位阿姨两个月前刚做了手术。阿姨只有一个女儿,而那次手术,阿姨也仅有爱人陪伴。她觉得可以理解,年轻人工作为重。

他们个个将“首孝悌”发挥的淋漓尽致,照顾老父亲也是事无巨细,遇到难事,兄弟姐妹几个都是抢着去做。病友们都夸老人有福气,几个儿女都很孝顺,乐的老人开心的合不拢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照顾父亲的情景多么美好,多好的现身说法,却没能及时给子女上一课。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5)

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进而慢慢地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最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只顾着埋头做孝子,却忘了将家风美德在子女那里得到延续和传承。

看过一则寓言故事,印象深刻。

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苹果树下玩耍,他爱树,树也爱他。

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每天都去树下玩了。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6)

“来和我玩吧!”树说。“我不再是孩子了。”男孩回答道,“我需要钱去买玩具。”

“对不起,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把我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了。” 男孩开心地把所有的苹果都摘了下来。

男孩摘了苹果后很久都没有回来,树很伤心。后来有天男孩回来了。

“来和我玩吧!”树说。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7)

“我得工作、养家糊口,还需要一幢房子。”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拿去盖房子。”男孩把所有的树枝都砍下来,高兴地离开了,树非常欣慰。但是,男孩又很久都没回来。树再一次孤独伤心起来。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孩终于回来了。“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过得不快乐,我也一天天变老了,我要去航海放松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用我的树干造你的船吧。”男孩把树干砍下来,做成了一条船。

他去航海了。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8)

最后,过了很多年,男孩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我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彼时的树只剩下老树根。

“我现在不再需要什么了,只想找个地方休息。”男孩回答道。

“来吧,坐我身上休息一下吧。”

是不是觉得男孩对树太残忍?可是,不得不说,很多人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和父母相处。故事里的树多像我们的父母,始终站在我们身后,为我们守候。年幼时,我们贪玩,只知道一味索取,而父母却是有求必应;再回首,父母已经苍老不堪,却仍旧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

我们在悲悯那颗树的同时,却又明白,正是树的无私奉献和不计回报,才让男孩成为了一个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感恩,并且拥有到达远方的能力。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今年的6月网上有段视频曝光。

一中年女子当街揪住一位年迈人的头发,一路拖行近千米,并不停的用手殴打对方。女子亲口承认,被殴打的老人是她亲生母亲,而她暴打母亲的理由却让人瞠目结舌,只因母亲欠她3000元近5年不还。有人质问女子连母亲都这样殴打,还算是人吗?该女子则毫无愧疚的说道:“关你屁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9)

而另一事件同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汪佳晶在日本留学5年,在留学期间,从没有打过工,所有的费用都是靠母亲每个月的工资支撑,即便拿不出,母亲也会到处去借。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10)

登机前,汪佳晶曾致电母亲急需生活费,遭到母亲拒绝后,汪佳晶愤然搭机回国。

抵达机场后,他见到了母亲。当时他问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当听到身后的母亲唠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时,深受刺激的汪佳晶从随身的托运行李包内拿出尖刀,对准母亲一阵乱砍。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最终倒地,汪佳晶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

留学本应自立或部分自立,但据相关报道,汪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包办了一切。经济上包办,精神上关注不足,养而不教的后果,是汪某极端行为产生的根基。

萨克雷说,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首先,要营造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环境。比如,妈妈下班回家做好了一桌饭菜,爸爸回来后要记得跟妈妈说一句谢谢,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学会感谢。

相反,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觉得理所应当,要是哪天菜做的不合口味,还会跟妈妈发脾气。还有的孩子上学迟到了,也会怪罪父母没有提前叫醒他,小小年纪,便养成了一颗抱怨之心。

其次,父母不要大包大揽。

堂姐有天跟我诉苦,下班回到家,儿子飞飞躺在沙发上玩手游,看到她进门一个劲喊饿,于是堂姐匆忙下厨做饭。

大概是太赶,堂姐切菜时不小心切到了食指,鲜血汩汩而出。她特地将手伸到儿子跟前让他看,谁曾想,他竟然一把推开,还说别挡着他玩游戏。

若说同情堂姐,倒不如说这是她咎由自取!这些年来,堂姐夫妇努力将最好的留给他,硬生生富养出了一个白眼狼。飞飞外表光鲜亮丽,却毫不顾及父母活得低声下气。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11)

堂姐感慨道:“我付出了全部,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堂姐即便身体偶有不适,也会强撑着包揽家中大小事,从来不会跟儿子示弱。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嘛: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事实上,通过做家务,可以激发孩子去关心家人,树立良好的品德教育。比如,可以跟孩子这样说:

“爸爸工作太忙了,你帮帮忙洗洗碗吧。”

“妈妈今天生病了非常不舒服,你能不能帮我去拖个地呢?”

孩子带着一份深切的关心,才能更加主动去承担家务,孩子承担了家务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从而学会了用家务来关心家人,感恩家人。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12)

再次,孩子坐享其成时要计较,孩子懂得承担时要表扬。

有天晚饭,我做了一盘子鸡翅,儿子最喜欢吃这个,所以一坐上饭桌,就将盘子搬到自己跟前,然后一直吃,见此,我赶紧阻止了他。

再好吃,也不能吃独食。我适时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育。

后来,每次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儿子都懂得适时谦让。

还有一次,晚上回来天色已黑,我赶紧准备饭菜,可是面对带壳的毛豆米,我一筹莫展。

泰国催泪公益广告短片妈妈(泰国催泪广告我痴呆的母亲)(13)

“妈妈,我们一起剥豆子吧。”儿子什么时候已经跑到我身后。

虽说儿子并没有剥开几粒豆子,但已经懂得承担,所以,我还是表扬了他,他也很开心。

尼采说,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

所以,爱孩子,请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做一个思想健全的人。在家懂得感恩父母,走入社会才会懂得感恩他人。

懂得感恩的孩子能更加理解他人的不易,人际关系也会处理的更好,懂得感恩,才会更加快乐和幸福。而相反,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长大后极易陷入自我的漩涡里,对他人的行为总爱计较和抱怨,又怎么可能感到满足和快乐呢?

更多精彩音频故事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