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饭是自己对自己最大的馈赠(就是自己与生活的)
“在自己的天地里,
无拘无束”
点开@张同学 的抖音,绝大多数都和吃有关。比如自己掰苞米做窝头、煮玉米糊糊吃;或者拿石磨磨出来的豆面做清明烙饼,再洗把小葱蘸酱吃;又或是叫上二涛、大叔上村子旁边的山上挖野菜,就着溪水洗干净,回到祖辈留下来的老宅一块包包子,喝点小酒,聊聊下一个视频咱们再拍点啥。
“现在都不爱去饭店吃饭了,不是不好吃,觉得吃不饱,哪有在家吃得舒服。”张同学说,每隔一两天,他就和二涛、大叔商量着搓一顿,不管去谁家,三个东北老爷们儿都喜欢自己动手做饭,“我们三个各有所长,二涛主要负责凉菜,大叔是各类炖菜手拿把掐,我专攻炒菜。”
尖椒土豆片、摊鸡蛋、酱茄条,是张同学的拿手菜。虽然听起来简单、家常,但他自认为还是要下点功夫的:“像摊鸡蛋的油得找好七分热,筷子一夹翻面,不能散,指定是个技术活。”
朴实无华又暗藏玄机的烹饪,某种程度上也是张同学的生活哲学。作为早早当家的农村孩子,他十几岁就自己学着劈柴、生火、做饭。外出打工以后,虽然吃过天南海北的美食佳肴,但心里头始终想着家乡的点点滴滴。他说:“我最爱吃的是石磨磨出来的豆腐脑、小豆腐,味道和早餐店里的是天差地别,我一个人能吃一盆。”
在农村,烹饪如同一场不拼时间,不求速成的“修行”。依靠人力的石磨、长在山间林野的野菜、清澈的溪水,当记忆中的味道让张同学回到家乡,他又以烹饪的方式将农村记录得有滋有味,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每逢朋友生日,有人做客这类“重大节日”,张同学就叫上朋友来到老宅。有人带酒,有人带菜,有人掌勺。既不用考虑父母老婆孩子,也不想有的没的,就是盘腿上炕,唠唠闲嗑,一口酒一口菜,几个人吃得舒坦极了。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是外出打拼一圈之后,张同学如今最大的享受。尽管有“翻车”的时候,也不妨碍他们吃得尽兴。“比如清明节的烙饼,我其实烙失败了。好几个人跟我说要加几勺白面,其中一个阿姨特别自信,我就听了她的‘谏言’。结果一下锅,眼瞅着面发粘,一点也不脆。当时就给我整不会了。”
另一次,张同学和二涛拍磨豆面蒸馒头的视频,他俩直到出锅前才发现:碱放多了,馒头都是苦哈哈的黄色,但张同学说:“但我看二涛也没少吃,咣咣一顿造。”
张同学私底下特别实诚跟我们说:“不怪二涛,碱的确大了。”
大半年前,有人说张同学是某大学导演系毕业的研究生,拍过多部影视剧,也有人认为他是靠强大的包装团队走红,然而在无数个普通、真实的视频里,张同学只是用朴实的食材,真诚的烹饪传递自己对生活全方位的热爱。一有机会,他们也希望将农村的风土人情展现给更多人。前两天,他们就在一场烹饪大赛上带来了一顿地地道道的酸菜炖血肠。张同学说,不论在哪,能和朋友聚在一起吃点饭、喝点酒就是他最享受的事情。
参加烹饪大赛,张同学和大叔、二涛也秀了一把东北家常料理:酸菜白肉
“用心的烹饪,
才能给人以愉悦”
看过@cici888 的家宴 ,才见识到家宴的“天花板”是什么样。一边是堪称顶级食材的澳龙、特大帝王蟹,一边是社会名流、老牌港星出席。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光是处理这样的食材就感到压力满满,更不用提还要面对诸多明星好友,对于cici而言,家宴就意味着最顶级的招待规格,必须用心对待每种食材,才能让每个朋友感到满足、愉悦。
当然,烹饪没有捷径,每个大厨都是从小白走来的。cici也不是天生就精通烹饪,她回忆起自己的第一顿饭是煮汤圆,她说:“当时年纪很小,没有把心思都放在煮锅上,结果汤圆外面煮糊,里面的馅也没熟,做第二锅的时候又忘记换水,记得母亲把我骂得好惨。”
这之后,cici花了不少时间精进烹饪技术,不过把饭菜做熟只是第一步。那段时期,她常常把烹饪当成完成任务,以为只要把菜煮熟,饭蒸好就可以了,但她越来越意识到:烹饪不仅是口味上的满足,更是一次时光上的陪伴。
cici的朋友来她家吃大餐
以家宴为纽带,cici与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近。cici说:“迄今为止,参加过我的家宴的朋友都觉得特别愉悦,因为我每次都很用心。”比如她会提前问清楚食客的喜好,有没有过敏,能不能吃辣,以此安排烹饪的顺序,像焖菜就在电饭锅里焖好、切好需要爆炒的食材,这样在招待的过程中每道菜既能热热乎乎地端到客人面前,也不会打断用餐的节奏。
烹饪,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每餐饭上。即便是常来吃饭的朋友,cici也尽量做到每一道菜不重样,每一次家宴都能带来新意。烹饪之外,她也会专门设计摆盘、装饰,让自己的家宴既能达到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舒适,也能拥有家的温馨。
最近举办的一场中国烹饪达人邀请赛上,cici也别出心裁地用黑金鲍呈现了一道“福禄双全”
烹饪,就像充满创造力的魔术表演,在厨房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cici自己的故事,也带给她和朋友们意想不到的生活乐趣。得益于各类智能厨电的出现,cici与朋友们会用蒸烤一体机互相“切磋”,交流各自的使用心得,更让家宴变得充满趣味。cici告诉我们:看到客人吃得开心,自己也会开心,烹饪的乐趣也许是无穷的。
烹饪,
是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乐趣
酸甜苦辣,煎炒烹炸,中国人不仅尊重食物的来之不易,更懂得用美食慰藉心灵的道理,两者相互呼应,让烹饪赋予生活滋味。
世上或许没有一个能令所有人满意的美食,也不存在两道完全相同的菜。面对同一种食材,同一批调料,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固有的口味、习惯烹调出不同的料理。虽然风格不同,口味有别,但带给食客的乐趣却不少。
5月10日,老板电器就邀请九位烹饪达人和以评委身份出席的“舅舅”王耀庆,一同参与第一届“中国烹饪达人邀请赛”,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根据家乡的颜色做出一道代表性的美食。随着一声令下,现场各路好手纷纷出手,在各自的“舞台”上比划起来。
烹饪达人带来的作品里,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故事。除了前面提到的张同学和cici,还有各路烹饪好手参与其中。山西小伙@安秋金 用一道惊艳四座的九香脆皮牛征服了全场评委,@肥猪猪的日常 、@真探唐仁杰 、@九月(江寻千) 则分别用油爆海螺、腐乳烧肉、黑松露煎带子表现家乡的风味,没有按常理出牌的@噗噗叽叽 和@小宇菇菇 则带来了焗生蚝和苏州米糕,当然也有一不小心带错腌料,现场“翻车”的@厨房历险记 。
他们有的一路携带家乡的味道,有的用“中西合璧”的技艺挥洒创意,也有人把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埋藏在菜肴里,等着被品味、被发现。各异的食材,不同的温度,缤纷的色彩,却都融汇成一道道口味独特、治愈人心的美食。
中国烹饪达人邀请赛现场上,@安秋金 的烹饪瞬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面对不确定性激增的背景、焦虑与压力并存的环境,烹饪或许是人们减轻压力,抚慰自己的绝佳方式。在网上,在朋友圈里,越来越多人开始下厨,用美食记录生活,收获来之不易的宁静与温暖。
过去几年,老板电器一直在通过种种手段探索烹饪背后的价值。一部微电影《家宴》以春节团圆饭为背景,用熟悉的家常菜,串联起父子两代人的亲情,让误解、代沟、隔阂、分歧全部消融于烹饪的温度之中;在速食、外卖盛行的当下,老板电器还以“守护濒危失传菜”为主题,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与万千网友一起找回记忆中的味道;老板电器在研究烹饪的过程中还发现,烹饪的知识与经验,与下一代的教育密不可分,围绕中小学生展开食育教育,不仅能将科学的食育观念传递给更多中国家庭,也能让中国烹饪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老板电器贺岁微电影《家宴》海报
从古至今,烹饪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一道菜经由数代人的改良、完善,既保留精华的风味,也不断融入新的元素。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科技的运用,更让博大精深的中式烹饪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在老板电器看来,“现代人不爱做饭”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从这次烹饪大赛的选手与网友身上,对烹饪的热爱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重要标签。
不愿意下厨的人不是不想做饭,而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从何学起。为了让更多人喜欢烹饪、爱上烹饪,老板电器选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厨电产品降低烹饪的门槛,比如可以用烹饪曲线还原每道菜的制作过程,也能随时随地记录烹饪瞬间,让厨房“小白”也能拥有走进厨房的底气。
时至今日,烹饪创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炒锅灶台,到今天的数字化烹饪,烹饪成为一场最贴近生活的创造;烹饪似乎又始终没有变,弥漫的烟火气下,是人与自己,与家人,与生活达成的“和解”,它无关金钱与地位,却能在一蔬一饭间给予身心的治愈;它无关赞美与承诺,却将千言万语都浓缩在熟悉的味道中,与家人、爱人、朋友一起分享,它不分食材与技术的高下,能让食客感到愉悦的便是成功,不论张同学的“粗犷”还是cici的“奢华”,抑或是第一次下厨的新手,烹饪是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乐趣,它可以增加生活的温度,也能抹平生活的不易。
也许没有人可以左右未来的生活,也无法预测以后的坎坷,但不论遇到喜事还是难题,经历了悲伤还是兴奋,你永远可以选择走进厨房,用烹饪与自己和解。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王昊天
设计排版丨王昕
作者丨王铁砣
图片来源丨 老板电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