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增加值的问题(读懂经济增加值)
近年来企业界纷纷提出“现金为王”,资金管理受到极大关注,但从现实情况看,“利润至上”仍是主流,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等重要概念都与利润相关,企业以此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大众投资者将利润作为企业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在当今时代,经济增加值是比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创造情况的指标。
经济增加值更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
首先要说明的是,经济增加值观念源于管理会计的“剩余收益”(RI),并非新鲜事物。经济增加值观念最初只在美国一些大公司使用,直到 20 世纪 80年代之后,随着整个社会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金融社会,在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的大力提倡下,经济增加值观念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财务观念”。思腾思特公司甚至宣称,如果 21 世纪的经理人不懂经济增加值,就是 21 世纪的“经济文盲”。
这实际上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利润为什么会退居其二?其实单纯就概念来看,利润和经济增加值指标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总体而言,利润指标适用于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加值则适合金融社会。
因为在金融社会,企业资金的来源非常丰富,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包含两大类: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应地,成本也就包含两大块:生产经营成本和资本经营成本(简称资本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主要与有形的生产要素市场相联系;资本成本发生于企业资本经营过程,主要与无形的金融市场相联系。如此,有形的生产要素市场与无形的金融市场共同影响着企业成本。
从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本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债务资本,一类是所有者权益。相应地,资本成本也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但在计算利润的时候,现代财务会计对这两类成本却区别对待。债务资本成本可能资本化但最终都费用化,影响利润。权益资本成本却作为利润分配处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先有利润再分配,权益资本成本不影响利润。进一步来说,企业只要调整资本结构(如“债转股”),降低负债比率,就可以“创造”出“会计利润”。
可见,利润这一指标存在成本补偿空间问题,没有完全补偿所有的资本来源要素成本,更具体地说,只补偿了债务资本成本,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本经营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在金融社会,资金来源多元化,每一块钱都应该算成本,而利润天然地认为股东的钱是免费的,这显然不符合资本的特征(资本的特征是追逐利润)。而且即便企业
账面上出现巨额的“会计利润”,也有可能“亏本”经营。此时,企业非但没有创造价值,相反,还可能减损价值。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在数量上是企业经营所得收益扣除全部要素成本之后的剩余价值,更能体现一家企业是否真正赚钱、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
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会带来的益处
采用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转变观念。比如,采用利润指标的情况下,企业各个部门都会要资金、要投资,但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后,这些部门向公司要资金时,首先要搞清楚这笔资金所创造的价值能不能够涵盖权益资本成本,如果不能,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市场评价看,一家企业是否真正在创造价值,我们很难单从利润指标进行准确判断,但引入了经济增加值后就会一目了然。因此,采用这一指标还促使企业的行为发生转变,引导树立资本成本观念,抑制过度投资,降低资本占用,注重资本运用效率。
国外企业比较早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我们国家情况特殊一些,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先采用了这一指标。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号令《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开始,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并淡化“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此后,中央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标准中一直都强调经济增加值指标,在其带动下,外资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开始采用这一指标,现在总体来看,运用还是比较普遍的。
要很好地运用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总体上成效并不好。为什么呢?经济增加值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利益相关者理念。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是要扣除全部要素成本,这意味着全部要素的提供者是平等的,各得其应得的部分——债务资本的提供者即债权人得到利息、权益资本的提供者即股东得到其期望得到的收益。而利润指标是要扣除债权资本成本(把债权人看成外部人),把剩下的收益分配给股东,背后的逻辑是股东至上。
所以,企业在决定运用这两个指标时,首先应该考虑自身的逻辑是什么。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的逻辑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但都应该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既定逻辑下,要明确企业的战略是什么。采用利润指标作为考核指标,会有意无意地鼓励经理人把企业做大。比如,我们知道赊销能够创造利润,利润增加了、企业规模做大了,应收账款也越来越大,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利润是你的,钱在别人手里。而如果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这些应收账款就必须计算资本成本,亦即该指标鼓励企业尽快收回款项并尽快再加以运用,促使企业经营模式从利润主导模式转向价值主导模式,进而改变经理人的行为模式。经理人需要考虑企业所有资产的资本成本,进而会直接关注与企业库存、应收账款以及机器设备相关的成本,更为谨慎地使用各种资产,快速处理不良资产,减少消耗性资产的占用量,减少不必要的规模扩张。
确定了上述这些内容后,企业再选择哪一个考核指标就很明确了。如果企业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做大,选择经济增加值显然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我们很多企业没有用好经济增加值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贸然跟风采用,没有考虑前提条件。
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这可以股票市场为例来说明。我们现在虽然非常强调“现金为王”,但资本市场依然是“利润至上”,衡量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都以利润为基础。在人们的观念中,有利润就代表着赚钱。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利润只是补偿了生产经营成本,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本经营成本,所以会出现账面上有巨额利润、实际上却在亏本经营的情形,其中亏的就是股东(投资人)的钱。而如果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哪些上市公司在创造价值,哪些只是在“圈钱”。
另外,投资人之所以进行投资,是期望该企业能够做投资人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获得投资人自己所不能获得的收益率。如果一家企业所产生的报酬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根据经济增加值指标,该企业就没有创造价值,投资人也完全没有必要把钱投入其中。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总体上专业度不高,对经济增加值这类财务指标也不太关注。欧美一些国家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其有必要也更有能力研究这些财务指标,运用这些财务指标进行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