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手工编织(这群姐妹有个共同梦想)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一群身着汉服的女子手提花灯坐船游南湖。她们在船上品茶、观景、唱歌、行飞花令,裙袂飘飘,欢笑阵阵,一时间让人有了穿越时空的错觉。而这群尽情欢笑的女子也都忘了年龄,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华。
她们是来自凤栖梧公益编织工作室的成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大多是退休人员,因为喜欢手工编织和传统文化,6年前在发起人李燕的带领下成立了这个工作室。几块零碎的布片,一团毛线,一捆棉草,都能在她们的手下“新生”。宛若变戏法一般,她们把这些材料变成了玩偶、围巾、帽子、包包、耳环、挂件……本着“年纪再大也要有颗少女心”的原则,她们玩得不亦乐乎。她们也是一群有爱的姐妹,常常为弱势群体送温暖。
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本李燕是打算自己跟朋友们一起“小打小闹”的,没想到却“玩大”了。她们的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展会,受到全国各地和国外人士的青睐,每次参展作品都被一抢而空。公益工作室的队伍也从10多个人发展到近300人。“我们也算是文化使者吧,让嘉兴和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到并喜欢。”李燕现在正带领姐妹们一起努力,将作品量产,在创新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这群姐妹活力四射,涌动着青春的力量,她们说:“只要心态好,永远都不老。”
做喜欢的事幸福感“爆棚”
在嘉兴编织爱好者中,只要提起李燕,大家都不陌生,她算得上是业余编织界的“领头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她,从小就在嘉兴的里弄里,看着心灵手巧的奶奶辈和妈妈辈的女人们纳鞋底、做衣服、打毛衣。白色的的确良衬衫上绣朵小花,黑色毛衣配上红色图案,还会做好看又舒适的布鞋……耳濡目染,她也学得一手好技艺。
李燕先后在不同的单位从事过人事、财务等工作,但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一得空,她就会沉浸在手作的世界中。一摞摞的书、一卷卷的毛线,李燕潜心研究编织的各类针法,学习色彩搭配,不断编织出各类作品。30岁前后,她看了大量的国内外杂志,跟着中国杂志学技术,跟着国外杂志学审美和想象力,那段时间也是她创作的“井喷期”,创造了许许多多作品。“送朋友,送邻居,他们喜欢,我就高兴。”直到现在,李燕的不少朋友碰上搬家或生日都会特意关照,让她不要随礼,送上编织作品就是最大的诚意。
从2015年开始,跟着李燕学编织的人越来越多。“不如开个工作室呗。”2016年,爽快的李燕把自己家购置的一间商务办公室用来做工作室,免费教大家编织、刺绣等技术。就这样,成员从10多个人发展到近300人。
工作室成立的那一年,已经退休的李燕去巴黎看望正在那边读研究生的女儿。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逛街去欣赏各种各样的时装和包包,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那时候,她发现了刚在法国街头流行起来的棉草编织包,那是一种手感和外形都像天然的草本类植物的环保材料。回国后,她就一门心思“玩”起了棉草编织,衣服、包包、帽子……各色各样的成品在她手下诞生。女儿告诉她,这在国外叫轻奢品,一个工艺稍复杂点的包包就能卖到人民币8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我才不管价格呢,喜欢才是王道。”一个包包从创作到编织完成,最短的也需要一周左右,李燕却只卖几百元的成本价,她在意的是自己的创意和付出被肯定。
“编织很治愈,大家愿意学,我愿意教,多好。”退休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李燕幸福感“爆棚”。
文化和公益之路一起走
走进编织人生公益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充满中国元素的物件,精美的手链、各色包包、满桌小玩偶,还有造型各异的花灯,每一样都美得令人心动。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一样就是模仿,好的标准就是‘像’。”李燕说虽然自己以前也会创新一些针法,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从棉草编织开始的。”疫情之前,工作室几乎周周有活动,有时教编帽子,有时教编中国结,大家按自己的喜好,轮流来学习,煞是热闹。除了编织,工作室还常组织大家参加旗袍秀、品茶、拍照等各类活动,“退休后比工作时更忙。”张霞玲说老公常“嫉妒”她的活动太丰富多彩了。
“我们都那么喜欢传统文化,活动和作品应该多多体现中国元素。”群里姐妹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做一盏古韵国风的花灯提上款款漫步,绣一个暗香浮动的香囊赠与亲朋好友,编几朵栀子花别在衣襟……东方女性的风情与韵味在举手投足间更浓了。此后,诗词会、读书会、旗袍秀等活动也越来越多。
越民族越世界,这样的作品不仅作者自己看着欢喜,也深受国外消费者的追捧。工作室姐妹们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手造节、亚洲拼布及编织节,每次带去的作品都被一抢而空。李燕还接到了国外的帽子、包包、玩偶等订单,“被肯定的欢乐大于接订单赚钱。”一个人来不及,她也会找姐妹们一起干,大家都劲道很足,“我们要把最好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展现出来。”不仅是李燕,很多姐妹的作品除了送亲朋好友外,还挂到网上或是拿到文创集市上卖,一来能解决自己的成本,二来可以跟更多的编织爱好者交流。
不过,大多数时候,她们都会以手艺和作品来做公益。工作室有几十个成员是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恒爱妈妈”项目的参与者,她们将爱与关心一针一线织进毛衣里,寄给山区儿童。将作品义卖得来的款项捐赠给民工子弟学校,走进敬老院送温暖,去学校给孩子们上编织课……费时费力还费钱,但每个参与者都心甘情愿,有位成员说:“人到老年,还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是多好的事。”
工作室成立已有6年,大家在文化与公益之路上也走了6年,相亲相爱的一群人相约,大家都要优雅老去。
做发光的女人很快乐
殷弘是个“开心果”,退休后在工作室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好感谢工作室,让我这个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的人,终于也做了一回优等生。”殷弘形容自己的前半生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状态”,读书、工作都马马虎虎,是个对自己要求不高、存在感并不强的人。没想到,因为自己出色的编织手艺,让她变成了“闪亮的女人”,不断被周边的人肯定和赞美。
本来已经决定“躺平”的她,因为编织手艺被大家认可,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现在的她不仅跟着李燕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一起去参加各种展会,还常一个人去“练摊”。“多有意思啦,你编的手链被别人喜欢,买下来戴在身上或是送人,真的很开心。”说话的时候,她笑得眉眼弯弯,眼里光芒闪烁,虽不是美人,却如此动人。
工作室成员中像殷弘这样的人不少,有退休后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的,有想重拾过去手艺的,也有些是厌倦了围着锅碗灶台转的日子,便跟着朋友一起到工作室来玩玩的。她们来到这里后,跟大家一起学编织、做公益、参加活动,“感觉换了一种活法,很新鲜。”
“你玩这个买了那么多材料,又不赚钱,是为啥呢?”张霞玲的老公每次看到她将辛辛苦苦编织好的作品以成本价卖掉,都十分不解。张霞玲告诉他:“因为我开心!”不打牌不爱搓麻将,她就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编织也有大学问,怎么学都学不完的,我一直在努力。”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的感觉让她很享受。
目前,李燕正在跟一些外地厂家联系,希望能将编织作品量产,她和姐妹们负责设计、打样,工厂招募工人手工编织,“我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编织作品能走上国际秀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