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对日军的伤害可谓极大,当时三次会战日军共计投入70万左右兵力,原本是打算好好挫伤薛岳的国民党军队,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三次长沙会战,不仅没有挫伤薛岳,反而促使日军损失巨大,伤亡高达14万之多,更加糟糕的是,经过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开始一蹶不振。

很多人都对三次长沙会战十分感兴趣,虽然薛岳取得的是一平两胜的战绩,并且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决策出现失误,造成很大的损失,可是整体来看,长沙会战中薛岳表现出来的指挥能力,已经相当优秀了,那么薛岳究竟是如何抵住三次日军进攻,死守长沙呢?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1)


三次长沙会战的情况

1939年,日军发起第一次长沙会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兵分三路围攻第15集团军,当时第15集团军的指挥官是关麟征,其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突出,在军中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齐名。

可以说第15集团军是当时国军的有生力量,一旦日军实现了围攻并且歼灭第15集团军的目的,对于国军乃至抗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当时日军兵分三路,分别从赣北、鄂南以及湘北方向进攻第15集团军。

一开始日军推进十分顺利,差点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了,就在关键时刻,薛岳识破了日军的企图,确立了“保住幕皋山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何要保住幕皋山呢?主要原因是幕皋山是当时湘赣两地的连接点,只有保住这个地方,才能保持湘赣两军联络不断,只要湘赣两军不失去联系,日军想要围歼第15集团军的目的就很难实现。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2)

随着薛岳识破了日军的阴谋,并且开始正确布局战场之后,日军开始节节败退,负责包抄的第106师团、33师团,都遭到了围困,最终日军损失惨重,没有办法只能主动撤退,第一次长沙会战以薛岳取得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两年后的1941年,当时日军已经吸取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没有采取之前的进攻方案,而是把主力集中在湘北地区,对国军采取单方面沉重打击。

毕竟双方武器装备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旦日军集中火力单纯攻打某一个方向的话,情况将会十分糟糕,当时薛岳对日军的战略预判失误,他觉得日军还会和第一次长沙会战采取一样的战略,以至于薛岳在赣北方向部署了很多兵力,从而在湘北地区的兵力就减少很多。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3)

奈何日军主要就是集中火力攻打湘北地区,所以薛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前期阶段,可谓是损失惨重,幸亏薛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就及时调整战略,才在后期扭转了一些局面,促使第二次长沙会战以不分胜负的结局而收场。

1941年12月,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他们再次对长沙进行了第三次进攻,这次长沙会战,薛岳早已经吸取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发明了“天炉战法”,国军利用岳阳到长沙间的四条纵横河流,节节阻击日军,取得成果后又退入两侧山地当中隐蔽起来,对日军进行偷袭,一路上打得日军提心吊胆,等到日军进入长沙之后,又遭到各部围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最终只能撤退。


为何薛岳能够抵住日军的三次进攻?

想必通过上边对三次长沙会战的大概了解之后,我们对薛岳能够抵挡住日军三次进攻的主要原因,肯定已经有所明了,可以说三次长沙会战取得的战绩,与薛岳本人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关系。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4)

不管是第一次长沙会战还是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靠着薛岳准确的战略布局,才取得关键胜利的,只有第二次长沙会战,因为薛岳开始阶段的战略失误,导致损失惨重。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要是没有薛岳准确的战略部署,也许根本日军就不需要对长沙进行三次进攻,可能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军成功围歼第15集团军之后,对国军的打击就足够大,以至于国军没有士气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日军激战下去了,那样的话,损失会有多大,完全是不可估量的。

正因为有了薛岳正确的战略部署,所以哪怕是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开始阶段出现判断失误导致损失惨重,后来也能够及时更正,亡羊补牢,和日军打了一个平手。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5)

当然了,在长沙会战中,除了薛岳的指挥水平之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战争失败的关键所在,其中一个就是薛岳对军队的训练水平很高,训练出了一支素质很高的军队,他们与国民党其余军队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要是按照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一贯表现来看,很多军队一旦遭遇挫折之后,士气就会迅速衰减下去,甚至军队直接溃散而去,国民党军队在很多战役中都有这样的缺点表现出来,可是在长沙会战中却截然不同。

当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阶段陷入危机的时候,这些士兵并没有因此四散而逃,而是表现出了至死不渝的精神,始终坚持在前线和日军对抗,正是这种精神扭转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局面,要是当时溃败而散,结局可想而知。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6)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长沙会战中,湖南地区的百姓和薛岳的军队呈现出一种高度融合的状态,当军队的士兵牺牲之后,当地的百姓就会迅速补上,不仅如此,那些没有加入军队当中的百姓,还自发组织起来和日军对抗,他们在当地日军要经过的路上设置各种障碍,或者直接把路挖断,妨碍日军前进。

正是在军民融合共同作战的情况下,三次长沙会战才能够成功坚持下来,最终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但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后果都不堪设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沙会战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振奋的,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之后,英美等同盟国成员就主动废除了自1840年以来清政府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了。

长沙会战薛岳评价(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7)


结语

历史不止一次告诫人们“落后就要挨打”,三次长沙会战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一开始日军总觉得中国人好欺负,所以不断挑战,可是经过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尝到了厉害,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并且三次长沙会战取得的战绩,还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有所改变,不得不说薛岳将军此举很是振奋人心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