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

暑假过去大半了,老母亲每天都在跟小朋友讨价还价中度过:今天做什么作业,能不能少做一点,语文抄写和预习。哪怕能少写一个字也会露出开心地笑容。而对于看电视,则是“我再看一集呗。”“不行。”“那我再看20分钟”“不行,最多10分钟”“15分钟,好不好嘛”……

每天都要在写作业和看电视这两件事上讲半天。女儿马上要上二年级了,还是喜欢看动画片,一看就很投入,完全停不下来。这真的令我很头痛。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1)

为了让孩子暑假生活能“健康”一点,我也是操碎了心,ipad藏起来,遥控器收起来。架不住小孩总是能找出来。有一次孩子又没完成作业看起了电视,我当场发飙直接关掉了电视。女儿一下子哭了起来,嘴里还嘟囔着:“不喜欢妈妈,妈妈去上班就好了。”我听了这话既生气又难过。生气的是孩子不理解我的苦心,难过的是这样的想法我小时候也有。

最近读了爱读童书的妈妈小莉所著的《同理心养育》,恰好小莉也写了女儿小拍迷上看《奔跑吧》,痴迷到线上英语课都忘记上,一直在电脑上看《奔跑吧》。小莉阻止,女儿就反击:“妈妈,你是不是见不得我开心,只有我看书写作业你才高兴,我干别的就没见你有好脸色。”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2)

这句话给我的触动不亚于自己女儿的话。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也曾经暗自腹诽妈妈,为何只要一见我看电视就阴沉着脸,每次看不到10分钟,就一定会跑来说,别再看了,再看眼睛就坏了,要不就是干脆说,成天看电视不知道学习,你这小孩没救了!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3)

往事已矣,现在自己做了妈妈,却忘记了做孩子时的心情。以前最厌烦妈妈的碎碎念,现在不可避免地也碎碎念起来。一代又一代的轮回,是因为我们活着活着就弄丢了小时候的自己,丧失了最难能可贵的同理心。我有了一丝羞愧不安,转而去看小莉的解决方法。

一直以同理心养育方式著称的小莉听了女儿的话开始反省,孩子爱看电视也有自己陪伴不够,让孩子无聊的原因在里面。于是她陪着小拍一起看了一会儿《奔跑吧》,同时在搞笑综艺节目中发现了闪光的正能量,跟女儿一起分析讨论,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同时也向小拍提出来了看电视的原则是绝对不能因为看电视耽误学习,而且时长也要控制在每次半小时以内。小莉还主动向孩子推荐了类似《国家宝藏》这样有知识含量的综艺节目。慢慢地,小拍看电视就变得节制起来。

其实看电视不是洪水猛兽,谁的暑假还没看过几部电视呢?而今制止孩子看电视的父母,当年也曾痴迷于各种电视剧。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你使用哪种养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4)

心理学家根据“接纳或回应”以及“要求或控制”两个维度把养育方式分成四类,分别是专制型教育方式、权威型教育方式、放任型教育方式以及不作为型教育方式。

所谓“接纳或回应”维度描述了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多少关爱,对孩子有多少回应。而“要求或控制”维度则描述了父母对孩子限制和要求的情况。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接纳、回应越多,要求控制越少就越好。

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他们的限制性非常强,会对孩子强加很多规则,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相对的,他们对孩子的接纳和回应则远远不够,很少向孩子解释遵守这些规则的必要性。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惩罚和强制性策略。

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则是既控制又灵活的教养方式。他们也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与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不同的是,这一类型的父母要求合理,而且会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定。总得来说这类型的父母是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放任型教养方式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是一种接纳而宽松的教育方式。父母几乎不会孩子提出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类的孩子受到父母约束和控制比较少。

不作为型教养方式

最后一种是不作为型教养方式。不作为型教养方式和放任型教养方式相类似,是一种极度宽松且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的教养方式。和放任型教育方式所不同的是,不作为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态度是冷漠的,他们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压力和问题中,对孩子既不管束,也不回应,孩子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研究表明,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最佳的养育方式。小莉的同理心养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威型教养方式。

我们通常会被权威两个字所迷惑,同理心听起来并没有那么权威。其实不然,同理心最大的含义就是设身处地地接纳孩子,回应孩子。其次仍然要给孩子定规矩,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权威型养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规矩。

比如小莉的大女儿小拍刚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非常严重,经常大哭大闹。一开始小莉采取的方式是对女儿说“幼儿园每天都要上,不能说不去就不去了。”无论小莉的语气多么温柔,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她实际上采取的仍然是专制型教养方式。因为去幼儿园这个结果是必须的,孩子必须遵守,妈妈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没有接纳孩子分离焦虑的情绪。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5)

结果显而易见,她失败了。小拍哭得更大声了,直接躺在地上耍赖。小莉也冒了火,她觉得从小给孩子上了那么多早教课,怎么会入园还哭成这样呢。于是抱起孩子强行送到了幼儿园。

后来小莉慢慢理解了,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与亲人分离,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被迫和陌生人相处,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于是她改变了策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接纳和回应,这是权威型教育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她才能平静下来。

然后才是慢慢给孩子讲道理,去幼儿园不等于妈妈不爱他了,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会来接她,以及为什么小朋友要上幼儿园。对孩子情绪接纳也好,回应孩子也好,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接纳和回应的基础上坚持必须要上幼儿园这个原则。

有些父母可能会误以为同理心养育就是接纳并顺从孩子,其实接纳和制定规矩并不矛盾。光有接纳而没有规矩就会变成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了。

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通过对学前儿童和其父母的研究,以儿童的社交能力、自立、成就、情绪和自我控制等几个行为纬度,对不同教养模式的孩子进行了数据分析。

她发现权威型教养模式下的孩子发展地最好,他们心情愉快,有社会责任感,自立,善于设定目标。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更容易喜怒无常,易被激怒,不喜与同伴合作,相对来说没有目标。放任型教养模式下的孩子表现得更冲动并具有攻击性。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独立性和成就感都比较低。而被父母以冷漠的不作为型教养方式扶养大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反社会倾向。

此外,在控制孩子的手段上,有的父母倾向于使用行为控制,而有的则倾向于心理控制。

所谓行为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孩子的行为来监控孩子的活动。比方说孩子看电视,就把电视关掉。孩子玩具不收拾,就没收他的玩具。

而所谓的心理控制则是通过心理手段打击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譬如威胁孩子会收回对他的爱,故意引发孩子的罪恶感,又或者用语言贬低孩子,使他们产生羞愧感。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6)

央视名主持人董卿曾回忆说,无论她做得多好,父亲总是不断地打击她。每次吃饭的时候,父亲都要边吃饭边训斥她,董卿总是一边哭一边吃饭,一度甚至想要自杀。即便在功成名就之后,董卿也无法面对工作中的瑕疵。

有一次董卿主持节目的时候口误,把马东介绍成马先生的儿子马季。下来之后董卿发现错误,整整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不肯出门见人。她这样人前光鲜的央视名主持,尚且摆脱不了父母心理控制造成的低价值感,可见心理控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论今后建立多少成就,都难以磨灭的心理沉珂。而大多数人,并不是董卿。

心理学家Barber&Harmon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表明,依靠行为控制而不依赖于引发孩子心理负罪感的父母会培养出行为表现良好的儿童和青少年,同时孩子也较少陷入焦虑和抑郁中无法自拔,孩子的反社会行为以及吸毒率都更低。

通过对教养方式的研究,结合小莉的实例分析,可以得出实施同理心养育的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关注孩子,包容、接纳孩子的情绪。

曾经有位妈妈对我说,不要去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一旦压抑惯了,成了一个冷漠的人,这是很可怕的,也是不可逆的。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你可以想办法去安慰他,平复他的情绪,而一个冷漠的孩子,你很难走进他的心里。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7)

我对此深以为然。翻开任何一本心理学书籍,就会发现,疗愈的第一步都是对情绪的接纳。以看电视这件事为例,假如我们希望孩子不看电视或者按照我们的规矩来看电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都是接纳孩子无法随心所欲看电视带来的沮丧感。

在此我们可以选择用同理心去跟孩子共情,说出自己小时候也很喜欢看电视却不能一直看的失望。也可以简单地拍拍孩子肩膀,给他一些发泄的时间,陪他看一小会儿电视,不要轻易地打断或抱怨孩子,竟然为这点小事就哭泣/发脾气,简直就是没出息。

第二步: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一定要他们这么做

解释有时候是个烦人的活,却是权威型教养跟专制型教养之间的分水岭。省掉这一步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做事总是凭自己高兴,而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你不许乱跑”,“必需先写作业”,“练完琴才能去玩”……

我们养育孩子,目的不是要制造一个傀儡,而是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向孩子解释为何要这般要求他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孩子将来自律、自控的依据。

所以在接纳了孩子不能看电视的沮丧情绪后,我们要告诉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一方面对视力有伤害,另一方面影响了他的学习。我们可以给他一点时间看电视,但是前提是不伤眼睛,也不影响学习。

第三步:坚定地实施行为控制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第三步就是通过行为控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果没有这一步,那么就不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而是放纵型的了。有的父母跟孩子共情完,站在孩子的角度充分发挥过同理心之后,会觉得孩子确实很苦恼,于是干脆放松了行为控制,甚至完全不进行行为控制。

譬如有的孩子在商场大哭着要东西,父母共情完,觉得孩子连想要的东西都得不到,确实很失望呀,那就买吧。有的孩子分离焦虑不肯上幼儿园,父母抱着哄着,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被迫跟父母分离,是很可怜呀,干脆就不去了吧。这样的放纵其实是在向孩子发送信号:遇到父母不同意的事,只要哭泣就能达到目的。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8)

长此以往,孩子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纠正,反而养成了动不动就哭闹的习惯。而同理心养育不是这样的。孩子如果看电视超时,那么在提醒无效后,就应该果断关闭电视电源。同时再一次向孩子强调不能无节制看电视的理由,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同理心养育注意事项

在第三步坚持控制孩子的行为时,父母要注意使用行为控制,而不是心理控制。

因为行为控制有可能会和孩子正面起冲突,不少父母更倾向于采取看似“迂回”的心理控制法。譬如,做妈妈的并不正面夺下孩子的遥控、关闭电视机的电源,她选择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不停地用语言攻击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学习从来不自觉,每天从早看到晚,迟早有一天眼睛看瞎掉。这么大的人了,还成天看动画片,一点出息都没有。我每天辛辛苦苦赚钱给你读书,你却光知道看电视,将来学习不好只能去当清洁工捡垃圾……”一直念到孩子没法好好看电视,主动起身关电视。

这种听起来很耳熟的唠叨其实就是心理控制法。父母期望孩子能产生愧疚感,从而顺从自己的要求。然而事与愿违,这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尊心低下,与父母关系疏离。所以一定要坚决杜绝采用心理控制法去控制孩子。

父母的最佳教养态度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四种)(9)

最后,爱读童书的妈妈小莉在《同理心养育》一书中有大量的权威型教养的经典案例,可以供父母参考。如何有温度地引导孩子,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其实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课题。优秀的父母,就是以权威型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并且摒弃对孩子进行心理控制的父母。

引用资料:

《同理心养育》作者: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发展心理学》作者:黛安娜·帕帕拉 (Diane E.Papalia)/萨莉·奥尔茨 (Sally Wendkos Olds)/露丝·费尔德曼 (Ruth Duskin Feldma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