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

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日本不能佔领全中国,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区,它将不遗余力地镇压中国的反抗,直至日本的内外条件使日本帝国主义发生了进入坟墓的直接危机之前,它是不会停止这种镇压的。"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出处:“不遗余力"见于《战国策.赵策》。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一战,大败赵军,活埋赵军俘虏四十余万,撤兵回国。接着,秦国派使者到赵国,要赵国割让六座城市给秦,两国议和。赵王与大夫楼缓商议,主张割地讲和。虞卿听说后,去见赵王。“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后来人们用“不遗余力"这个成语,说明做事情己经拿出了所有的力量,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浅解: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使用“不遗余力"这一成语,深刻地揭露了曰本帝国主义不惜使出全部力量,采用极端残暴的手段,疯狂地镇压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