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更新之后充电越来越慢(一文告诉你真相)

01 前瞻

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1. 手机升级会导致手机变卡吗?
  2. 无线充电会损耗电池吗?
  3. 边充电边玩手机会造成巨大危害?
02 手机升级会导致手机变卡吗?

为什么手机更新之后充电越来越慢(一文告诉你真相)(1)

手机升级变卡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将安卓和苹果分开来看,因为系统存在巨大差异,其卡顿也由于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分开来看能够更加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

1、iPhone

先摆结论:

iPhone用户从出厂升级2个大版本之后需要更加谨慎!

对于iPhone来说,每年唱衰新系统的人大有人在,什么“升级修复了旧机型过于流畅的问题”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苹果是不是真的在恶意降低旧机型性能来促使消费者升级新款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关注也很久了,在了解了多方的看法之后,下面是我的理解:

首先,在iOS12之前的iOS系统,确实存在旧机型升级会带来流畅性的丧失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新系统更加照顾新机型的优化和新功能的引入,对于旧机型的优化调教做的不到位,而且新功能的引入,动画的更迭,对手机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因为使用时间较长,旧机型的电池损耗让苹果选择了在功耗和流畅性之间的前者,导致变卡问题的客观存在。

但是从iOS12开始,苹果对于旧机型的调教策略发生了变化,虽然其实iOS整体的观感没有巨大革新,但是在底层做了很多优化工作,旧机型的流畅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虽有优化但是相应的耗电也更快了,这就是用户自己来选择了,苹果将是否开启峰值性能的选项交还给了用户,比如出厂是iOS 13系统,那么到iOS 16的时候,需要谨慎升级,再这之前,放心大胆升级。

2.Android

先摆结论:

Android用户放心升级!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资料,关于安卓手机变卡的原理在csdn上有一篇帖子写得很是详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链接地址如下:Android为什么卡顿系统原理分析_普通网友的博客-CSDN博客_android卡顿原理

总结下来就是渲染性能跟不上了,而高渲染性能是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努力下的结果,旧机型因为硬件老化,新版本优化不到位,内存碎片化的积累会导致变卡的现象出现,那么升级系统会不会导致手机变卡呢?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我并没有找到权威的解释,我只能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同样是要分系统版本来看,在远古的安卓5之前,安卓也是和苹果一样,存在更新系统导致卡顿的情况,但是安卓5.1之后,基本上我对大家的意见已经是系统推送了新版本就升级了,因为安卓手机版本迭代速度并没有苹果这么快,安卓系统已经出到9了,但是很多人可能还在使用的是5,6,7,所以经过厂商长时间的迭代内测优化,其流畅度反而是有所提升的,加上安卓回退系统比之iOS容易很多,总结下来是推荐大家有新系统就进行升级的。

03 无线充电会损耗电池吗?

为什么手机更新之后充电越来越慢(一文告诉你真相)(2)

无线充电看上去非常美好

对于无线充电,经过这几年安卓和苹果阵营的大力推广,大伙已经不陌生了,大家感叹于其简洁方便的同时,也对其报以一定的疑问,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其发热问题和对电池损伤大,发热问题大家体验过后就能感知,已经是实锤,但是电池的损耗我们感知的并不明显,无线充电真的会损耗电池吗?

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这跟手机的充电机制有关,使用一般的有线充电时,装置会让充电器直接供给电源给iPhone,并让手机得到休息。而在使用无线充电时,iPhone并不会让电池停止工作。无线充电把电池充饱一部份后,电池又供给电源给iPhone,消耗掉部分电力后,充电器再把电力充进电池内。一来一返,让iPhone电池不断处在被使用的状态。所以对于iOS或Android用户来说,无线充电都会造成电池压力,减少电池寿命。如果希望iPhone 电池能撑个18个月以上不过度老化,建议还是使用有线充电会比较好。

04 边充电边玩手机会造成巨大危害?

为什么手机更新之后充电越来越慢(一文告诉你真相)(3)

边充边玩危害巨大?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很多人都认为边充电边玩手机会造成手机电池损耗剧烈,还会带来巨大的辐射,所以充电时坚决不能玩手机,这是有道理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个彻彻底底的谣言!

知乎有篇帖子具体翔实地说明了边充电边玩手机没有问题,还有B站上有人做过测评,其对于手机电池的损耗也可以忽略不计,我都附上链接,以供大家查看。

知乎(最高赞帖子):手机边充电边用有什么危害吗? - 知乎

B站:手机充电误区: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到底会不会损坏电池?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三个问题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起的问题,因为兴趣我自己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给出了一些不一定完全准确的看法和结论,大家可以仅仅将其作为参考,他人所言毕竟是他人所言,要想真正的对其了解,大家还得自行Google和动手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