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雍正的评价很是负面,原因就是:19世纪最后几年,清朝在军事、边疆事务中均一败涂地,这种危机给当时的人造成了一种恐慌与怀疑感。而近代启蒙思想的东传,则把这种怀疑感与民族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1)

大图模式

近代启蒙思想演变为带有强烈反满反清色彩的一种政治话语。它将清末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满洲人的统治,认为只有彻底铲除满洲人(即革命)才能解决危机。于是乎,从清朝末年开始,清朝的历史地位长期处于负面评价之下。

一、名不正、言不顺

康熙死后,谁也不曾想,也不曾料到,雍正居然是最后的赢家,所以对于雍正为何能取得皇位,野史都是极尽幻想,认为雍正是用了一些十分令人不齿的手段,比如通过某种手段暗自修改康熙皇帝的遗嘱,又或者是通过不为人知的高级手段打击其他皇子,最后让康熙最后选择了自己的。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2)

大图模式

其实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九子夺嫡”事件,我们能了解的是,雍正其实名不正、言不顺。即无军功、又无才华,老十四和老八都比他有希望。但是上天偏偏又是这么的有意思。由于他办事稳妥、公正有理、不妥协责任也不随便邀功。宛然一种:“我只是个臣子,只需要个做人臣的本分就行”,而这一切都在康熙的眼中。而在其他人的儿子为皇位挣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直都学着做好分内之事,不去争夺,反而慢慢成了康熙的得力助手。康熙在临死之际,将皇位交于雍正之手,也只是希望有个良好的守护者。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3)

大图模式

也正是,自身经历了和见证了皇子夺嫡的残酷性之后,在雍正上位之后,便早早地确立了未来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但是即便是这样,历史总是相似的轮回,上演着一朝一代的事件。雍正的三儿子,特别是爱新觉罗·弘时,对皇位和他父亲立他弟弟为皇储,始终心怀芥蒂。

二、弘时不满、心生仇恨

爱新觉罗·弘时出生于1704年,即康熙四十三年。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在《清史》有这样的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羁,削宗籍,无封。”什么意思呢?就是爱新觉罗·弘时在雍正五年的时候因为放纵自己,被削去了宗籍,变成了庶人。一个皇子被贬为庶人,而且是被他亲爹贬的,这都多委屈。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4)

大图模式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弘时对于自己父亲在处理叔叔伯伯的事情上有很多不合适的言论,这引起了雍正帝的不满。这也导致雍正在秘密立储的时候,并没有将弘时考虑进去。当时由于恨铁不成钢,也由于父子之间的猜忌加深,就把弘时过继给了老八。而弘时知道,老八手上有兵权,也有人脉,所以就不断的怂恿老八,密谋造反,让他坐上皇帝。《清史》记载,在雍正知道密谋的事情后,将其逐出宫门,导致了弘时整个政治生涯的结束,最后不久就病死了,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而至于老八,因为这件事,被削去了王爵。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5)

大图模式

弘时以为可以凭借养父老八的势力,将来拼一下也未可知。然而,雍正用雷霆手段剥夺了老八的爵位,这成了压倒弘时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一死了之,一了百了。

三、为天下、为大清

虽然雍正没有直接杀害弘时,但是通过打压胤禩这样的方式,让年轻弘时看不到了任何的希望,失去了生命最后的意义,从这一点上,雍正也确实有点不近人情。

清史专家列举雍正继位的4大疑点(雍正为保四子乾隆)(6)

大图模式

可以说,雍正用大义灭亲的手段告诉其他皇子和天下人:“你要,朕可以给你,朕不给,你不能抢,皇位给了谁,朕说了算,你不能造反!”但是,也正是因为雍正的“绝情”,弘历才会在没有任何波澜的情况下,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大清的皇帝,并且延续了康熙雍正以来的盛世。

四、真实的雍正

历史上的“恶评清朝”的运动,在历史书写的范畴里,主要集中于两条线:其一是浓墨重彩地声讨明清鼎革之际的杀戮,其二是粗言恶语地咒骂清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由于老四的手段心性实在太凉薄太寡恩了,还严重触犯了官绅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老四大大的得罪了已皇族和士人阶级,被手中有笔的文人抹黑的最厉害,他的贡献也是最被忽视的。其实雍正是工作狂,最后还来个过劳死,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值得称道的勤于政事的好皇帝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