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大的中华儿女在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这样一种通俗易懂,而又蕴含古理的语言形式,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1)

在民间,俗语具有十分广泛的来源,既可以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也可以是古诗文中的名句、格言以及历史典故的提炼和总结。早在汉朝时期就曾出现过“俗语”一词,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有过记载:“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在这里,俗语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民间流传的说法。

作为一种定型精练的语句,不管俗语的来源如何,都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经验,生活哲理,在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一些俗语还能够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例如“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2)

在我国民间,俗语有着悠久的历史,使用也非常的广泛,因此有很多的名目,同时说法也各不一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叫“常言”、“古话”、“古语”等等。而这些无不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说法。老祖宗就曾经说过:“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在这句话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人肉凳”又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注重“慎终追远”。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人们常常用祭奠的方式来缅怀先人,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古人看来,祭奠仪式越是隆重,就越能表达后人对逝者的思念。因此,在我国古代,即使是一些平常人家,也会非常重视。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3)

除了隆重的送葬仪式之外,每到清明等重要的节日,人们也都会前往逝者的安息之处进行祭拜。各种纸钱花环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还有各种供品。事实上,为逝者,为先祖甚至为神灵祭祀,摆上供品,是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供品,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思念,希望他们能够如同在世时一样享受世间的福分。

一般来说,这些供品在上供之后是不会再重复利用的,就这样一直摆放在逝者的坟前。但是在古代,一些家庭生活条件贫苦,如果遇上灾荒之年,则更加艰苦。所以,每到这种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将坟前的供品吃掉。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4)

而在古时代,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是对逝者的不尊重。除此之外,这些供品长期露天安放在野外,经过风吹雨打,难免不会变质,甚至被动物啃食携带细菌、病毒。食用这些供品很可能就会感染疾病。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偷吃供品触犯逝者,因此身体才会出现问题,也就有了“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那“人肉凳”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拥有最为高贵的身份,走到哪都有下人服侍。即使是在外面,如果皇帝步行累了,又找不到歇脚的地方,也会有太监或者宫女蹲下身,单膝跪着用腿来当作“凳子”供皇帝休息。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5)

因此在民间,“人肉凳”则指的是“大腿”。为何说“再累莫坐人肉凳”呢?在古代主要是针对成年女子的说法。在古人看来,“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甚至还讲究“食不连器,坐不连席”,而女子坐在别人的大腿之上,无疑是有违礼法的行为。

事实上,不仅是在古时候,即使到了如今开放文明的社会当中,男女之间如果在公开场合过于亲密,往往也会令旁人感到尴尬。而在思想封建的古代时期,这一行为更被放大。因此才会有“再累莫坐人肉凳”的说法。

什么人需要披麻戴孝(老祖宗说再饿莫吃坟前供)(6)

当然,一些俗语也存在着封建迷信的成分,我们在传承和使用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真正有意义,蕴含智慧的俗语得以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