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1)

清亮鹤声闻于天,鹤鸣之士携玉来

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的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善书法,著有《平复帖》,是两晋诗坛的代表之一,有“太康之英”的美誉。

公元303年,陆机遭宦官孟玖诬陷谗言,被诛杀于嘉兴东边白鹤聚居地的华亭,临刑时,他仰天长叹:“华亭鹤鸣,岂可复闻乎?”陆机死之时才43岁,当时栖居于华亭的千万只白鹤直冲云霄,唳声三日不绝。这便是典故华亭鹤唳的来源。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嘉兴大户陆家喜添小少爷,婴儿手携玉石惊喜了众人。呱呱坠地的啼哭声恰巧被南下游历的道士吴善经听到了,赶上喜事,他遂前去道喜。

吴善经前去恭贺吴大人喜得少爷,顺便提起自己下午所见西南湖祥瑞天象、惊现华亭鹤鸣之事(华亭檐角上的一只白鹤成仙,变成真的白鹤飞走了),由此事联系到小少爷降生,遂猜测小少爷莫不是陆机转世?

而此小少爷,其父为其取名陆贽,若干年后,陆贽长大成人,在文学界、官场上皆有所建树,卓尔不群、聪颖忠厚,是大唐的贤明宰相,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2)

大诗人苏东坡一生都崇拜陆贽,写过“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年羹尧为陆贽编撰厚厚《陆宣公全集》,雍正皇帝为其作序;乾隆帝为陆贽御赐了“内相经纶”的横匾……种种都足以证明陆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作家秦勇深入研究中唐历史,耗时多年心血写就《大唐廉相陆贽》一书,以通俗易懂、精妙准确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这位千古名相的不平凡的一生。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3)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备受推崇

01 立德

《孟子·公孙丑下》里讲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提倡“仁政”、“以人为本”。而陆贽更是多次进谏提醒唐德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他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人心向背,要以人民的需求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

而他自己身为朝廷官员,更是以身作则,处处为百姓考虑,为人民谋福利。

唐德宗贞元八年,7月份全国四十多个州发了大水,陆贽第一时间去赈抚。

唐中期之后人丁薄弱、赋税徭役繁重复杂,百姓难以维持生计,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为缓和矛盾、解决民困国穷的局面,陆贽推行实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安定了民心、稳固了局势、国家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

在贿赂风气暗流涌动的官场,陆贽洁身自好两袖清风,并且下定决心要反腐倡廉,认真治理整改“以贿为亲”的不良风气。

陆贽所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人民能有一方可以幸福生活的土地。其德量之大,值得后世传颂高歌。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4)

02 立功

思想家王夫之曾表明,若没有陆贽的出手相助、力挽狂澜,李唐王朝恐怕早就岌岌可危毁于一旦了。足见陆贽功绩之大。

建中四年秋天,泾原节度使奉命出关平叛,带领5000将士紧急出关,因饭菜将就、士兵们怒火中烧,5000泾原军兵变,举起长矛刀枪进攻长安城,朱泚僭越称帝,唐德宗听闻兵变遂加急出逃。

陆贽当即与众翰林学士冷静商讨对策,得出三项思路缜密清晰的决策,大家分头执行决策。而陆贽一纸诏书令叛军们心惊胆战,其后陆贽带着众朝臣浴血奋战,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立下大功。

事后,唐德宗亲切称陆贽为陆九,一片君臣之情令人动容。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5)

03 立言

陆贽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才学深厚的大文学家。他著有《翰苑集》,另有诗文别集15卷,但大多已年久失传。

陆贽擅长骈文,一气呵成、工整对仗,被称为“经世有用之言”“昭昭然与金石不朽”

北宋文学家宋祁称“观陆贽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炳如丹,帝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竟,惜哉!”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6)

原来对陆贽其人不甚了解,读完这本传记历史小说,现在也可说出他的诸多事迹,其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印象。

让我们翻阅书页,倾听那大唐王朝上空嘹亮的鹤鸣吧。

苏东坡人生五重境界(苏东坡一生崇拜之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