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

严重警告:这是一篇极其有味道的图文,为了您的身心健康,强烈建议不要饭前观看。

俗话说,一斤红薯三斤屎,回头一望还不止。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跟吃饭同等重要,恐怕就是排泄了,谁有本事光吃不拉?

搁古代战争中,吃饭固然重要,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谁也没办法空着肚子打仗,但同样,谁也不能憋着屎打架。这不是拉不拉裤子的问题,而是人头保不保的问题。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叫减灶之计。说是孙膑与庞涓交战,孙膑用减灶大法,诱骗庞涓上当,第一天挖10万个灶,第二天减至5万,第三天3万,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出现了大范围逃兵。

但其实这故事大概率虚构,或者庞涓上当缘由根本不在这里。道理很简单,你10万人可以用3万口灶火做饭,但你有本事让10万人共用3万个茅坑?庞涓只要数数茅坑数量,就知道你在搞鬼。

注:我们不去讨论10万人用10万口灶或者茅坑是否合理,只是打比方,明知虚构成分大,所以不必计较。

这可不是开玩笑,排泄问题虽然不雅,上不了台面,但它真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俗话说吃得多拉的多,士兵们消耗大,饭量本身就大,而且要命的是,古代军粮,多以粗粮为主。有点年纪或者注重饮食健康的人都知道,粗粮这东西吧,真就是那句老话,“一斤红薯三斤屎,回头一望还不止。”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1)

古罗马厕所

吃粗粮可不是拉得多,而是特别多,而且特别频繁。

原因主要是粗粮纤维含量高,能促进肠胃蠕动,另外粗粮毕竟是粗粮,不能消化的成分也多。所以你就可以联想一个特别美好的画面,古代战场上,那一坨坨的,不仅冒着热气,还冒尖,一坨比一坨份量大。

你要说不美观味道不好,这还罢了,打仗抢人头还计较这一米两米?关键是它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我上面说的,容易泄密。泄露人数还是小事,毕竟人家有斥候,斥候长着眼不是瞎子,人家会数数儿,你是10万还是3万,一目了然。这个泄密主要指其他方面,比如你这边没粮食了,吃得少拉的自然也少,吃树皮只会拉干粑粑。再比如全军拉稀,虽然全军都拉有点夸张,但过去打仗卫生条件不好,闹瘟疫太正常,几千号甚至上万号人一起窜稀,没啥稀奇;

如果对方斥候有点脑子,每天过来视察粪坑,很容易抓到破绽。

二是瘟疫。古代战争为啥容易闹瘟疫,就因为拉屎是个大麻烦。动不动几十万人干架的大场面,而且还不动手,都特有耐心,一猫就是几个月。

注:古代战争基本都是消耗战,对峙拼粮食是最常见套路。

几十万人猫在一个地方几个月,您自己算算,拉的翔有多少?如果寒冬腊月也罢了,刚拉出来就冻结实,造不成啥危害,换做流金夏日你试试,那个味道,保证酸爽。大头苍蝇闻风而来,集中那么一轰炸......

学过化学生物都知道,这微生物,就喜欢这环境,没病菌都能给你整点病菌出来,要不为啥过去打仗,石灰也是必需品。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2)

二战简易厕所

所以拉屎,哦不,排泄问题就成了每个指挥官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稍有不慎,这场仗还没打就输了,回去跟皇帝一禀报,皇帝问:“爱卿,咋输的?”

您哭丧着脸回答:“启禀陛下,万万没想到啊,都特么太能拉了,我这一世英名,楞栽到翔上面了。”

从此您就多了个绰号,圣翔将军,美名远扬。

所以真正的古战争并不像影视剧那样,扎营的时候,指挥官下令:“埋锅做饭。”

而是......指挥官:“埋锅做饭挖粪坑。”

虽然听起来不雅,但这的确是实情。扎营首要解决的不是吃饭,而是拉屎,毕竟饿上一会半会不会死人,但你让他多憋10秒钟都是要了亲命。

这里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蹲坑虽然是中国人最为独特的发明创造,据说还很有道理,说是蹲着拉的最畅快,不容易便秘。

这科学不科学我也不懂,如果有肛肠科大夫看到,请现身说法解释,但搁古代,尤其战争中,蹲坑真的不流行。

想想就知道,一人一个坑,那得挖多少个,挖多了浪费,挖少了搞不好因为争坑打起来。

而且这蹲坑吧,挖的口径大不好蹲,别以为人人都是大长腿。而且士兵都身着戎衣,行动不便,正常情况下,拉屎还得带兵器,原因一会再说,所以蹲下去挺麻烦的。蹲久了腿也容易麻,万一敌军入侵,裤子还没提起来,双腿一麻,就地坐倒……

口径小了,容量又不够,前面说了,古人吃粗粮,拉的比现在多。千人千相,你按照每个人身高腿长排泄量量身订做,这不现实,所以古代战场粪坑,一般都是联排式。

啥叫联排式,就是联排别墅那样,过去公厕都这个设计。蹲坑一字排开,大伙依次蹲下,互相之间坦诚相待,没事还能聊个天借个火。

战争联排厕所的区别就是,不是蹲而是坐。挖一条壕沟,沟两侧各架一根木棍,入厕时坐在木棍上,跟二战欧洲战地厕所差不多。只不过咱们讲究点,他们用树干,连带着树皮,我们通常会把树皮揭掉,或者烧一烧,虽然乌漆麻黑,但却不会有树皮刺身的烦恼。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3)

这个图有点过分了,士兵们戴防毒面具上大号

除了这根承担身体重量的木棍,还会再架一根高点的木棍。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杂物架,可以放兵器包括衣服等物品;还可以拿来手扶,毕竟粪坑挖得很深,掉下去不是开玩笑的,古代没少发生上茅厕失足淹死的悲惨事件,比如晋景公。

战地厕所一般以营为单位,这个营并不是作战单位,而是宿营单位,通常来说,一营五百人左右,跟现在差不多。每营挖一个茅厕,地点在营外,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有污染,味道还是其次,主要怕瘟疫。太远也不行,总不能上个厕所跑几公里。

至于下风口,避开水源粮草囤放地,这都是常识。但这个公厕只允许白天上,而且需要打报告申请。毕竟在营外,安全问题是一,这就是前面说的,为啥要带兵器的原因。另外也怕你趁机溜号,所以厕所周围有巡逻队,进出也需要腰牌等信物。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4)

那晚上咋办呢?不仅晚上,伤员行动不便,他们也要上厕所,还有病号,尤其疑似传染病患者,你去上个大号,你爽了,旁边人全给你传染了,而且整个粪坑变成了一个大毒源,谁上谁中招。

所以就需要马桶,伤病号以及晚上,都用马桶解决,病患还有专用隔离马桶。

话说咱们老祖宗喜欢蹲坑的真不多,更多还是习惯马桶,这一点能从厕所遗迹体现,体面人,讲究人都是坐式,蹲坑那是老百姓的被迫选择。

古代寺庙有个场所叫雪隐,听起来是不是特高雅,很有点空山灵境的味道,但别误会,这真不是啥好去处,它就是拉屎的茅厕。顺便说一句,这名词日本还在用,如果你去日本寺庙旅游,看到雪隐,可别慌着进去参观。

这个词确实雅的过分了,所以后来又换了个名字,叫东司。东司的由来,据说跟寺庙茅厕一般盖在东边有关。顺便再说一句,唐朝东都洛阳官府,也叫东司。

唐朝:谢谢啊,我谢谢你全家。

东司这个词流传面就广了,大家都跟着叫,比如岳麓书院厕所也叫东司,现在江浙福建广东一带,地方俚语,也习惯叫东司。

宋代金山寺的东司是这样的,画得有点抽象,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5)

金山寺东司

最上面一排呢,就是茅厕,人坐在两条木板上拉,底下有个便盆接。厕位前面是火炉烧着水,干嘛用一会再说。中间那条横线是衣帽架,古人衣服麻烦,长袍大褂,外衣小衣,上厕所必须先脱衣服,要不为啥叫更衣呢,所以就得弄个专门的地方存放。最下面一排写着土、灰字样的,那是清洁用具。

过去擦屁股不用纸,因为很贵,谁也舍不得擦次屁股就搭里吃顿饭的钱……这个表述可能有点问题,但逻辑没错。所以擦屁股另有专门工具,叫厕筹,通俗点的说法,就是搅屎棍。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6)

这东西一看就是粗加工,擦不干净,所以还需要第二道手续,这次就只能上手了,舀一勺水,轻柔地温柔地抚摸菊花……过程就不详细描述了,反正大家都懂,完了呢就要用到最下面那排工具了,先用土灰擦拭,再用热水清洗,当然是指洗手,别误会。

搁宋代这种厕所都是收钱的,而且价格不菲,所以说上次厕所开销相当于下馆子吃顿饭……嗯,跑偏了,我们继续回到原来话题。

解释这么啰嗦一堆,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而且是个关键问题,古人上趟厕所,真的挺麻烦,大家想象中随便找个地一蹲,并不常见。

士兵们穿的啥?咱就不说铠甲了,事实上铠甲也不常见,打仗还是习惯穿布衣。为啥?玩过王者荣耀的人都知道,一个队里一般只有一个T位,也就是坦克,负责在前面吸引火力,只有他才出满身护甲装。

穿着几十公斤的重甲,那不叫打人,那只能挨打。跑都跑不动,别人都不用打你,溜几圈,你自己就歇菜了,仔细想想,战场上机动力重要还是防御力重要就明白了。

一只部队里,通常只有少数着重甲,负责前排承伤,等于出去卖的,后面大部分人只带武器,不管防御。毕竟人体携带重量有限,请问你是带刀呢还是带盔甲?

不要看大将们个个一身重甲,那是因为他们不负责上阵杀敌,他们只要保命就好,啥时候连大将也要出去砍人,说明这场战争也快结束了。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7)

所以别被影视剧骗了,古代士兵真不穿重甲,战衣防护作用很小。真想躲,有的是地方,比如营寨城墙,就是打野战还有战车木驴,躲那下面比铠甲安全多了,犯不着以身犯险,用生命检验铠甲工艺。那玩意只有特殊部队才用得上,比如攻坚敢死队,或者有坦克作用的重骑兵。

但布衣也麻烦,因为咱们习惯穿长衣,何况虽然不是重甲,多少在要害处弄个护心镜啥的,重量也不轻,你设身处地想一想,怀里抱个铜镜蹲大号,那是啥滋味。

所以即便是战地厕所,也非常讲究,除了我前面说的两根木棍,一根用来方便,一根用来搭衣服,还需要土灰清水等清洁物。谁也不想拉完两手香喷喷的回来吧,就算你不嫌弃,别人也受不了。

当然,战况紧急的时候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比如敌人都打过来了,你还会在意有没有洗手?别说净手,就连裤子都不一定提,要知道古人穿裤子那是相当的麻烦。

碰上拉肚子,那就更惨,哪有时间来来回回一遍遍抠这个。所以搁过去,如果你看到对方士兵光着屁股乱跑,真不是他有啥特殊嗜好,多半他这几天窜稀。

如果只是临时扎营,公厕就是挖条沟,走的时候掩埋。一是为保密,二也是防止疾病传染。但如果长驻,就需要修建正式厕所,盖房子,还是两层。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8)

上层铺木板,设计成便位,底下是一口口大缸。上面吭哧吭哧拉,底下哼哧哼哧往外搬。没办法,人多,一天不清理,缸就满了。所以如果有人卖你古董,说是军队里的水缸,先别高兴,不定干嘛用的。

这种双层厕所,守城方最常见。城墙上的士兵,执勤时不能随意走动,所以茅厕就设在城墙上,悬空,下面一口口大缸一字排开,而且说不定还有火在烤。

干嘛?烧开了有用,比如对方攻城,就可以拿这个往下泼,烫不死丫的也能熏他一跟头,最不济也能恶心死他。谁没事愿意被泼一头翔,还他喵热翔。

不仅如此,兵器箭头,还要在缸里蘸一蘸,美其名曰金汁。在古人眼里,这种烧开的热翔,那是剧毒,擦破点皮就能要你命,说白了就是破伤风,但过去没青霉素,所以算是绝症。

只是负责烧缸的人可算倒了八辈子大霉,我怀疑这岗位是惩罚性的,谁犯错谁负责烧,而且要轮班,一个时辰下来,搞不好直接熏死见阎王。

所以说,古代打仗那是真不容易,尤其攻城,对方那是啥都敢扔,砸下来的不止滚石檑木,还他喵的有热翔。

古代战争中的怪事(古代战争中的排泄问题)(9)

这可真是屎到淋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