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手艺大全(老木匠工艺多样过去很吃香)
木匠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工匠,大能建高楼大厦,小能做袖珍用具,是人们生活中依赖度较高的匠人。
过去有两类木匠,一种是修房造物打家具的,称为方木匠;另一种专门打造盆盆桶桶等家庭生活用具,这类木匠被称为圆木匠。
当然,还有一些木匠不分方圆,不论大小,只要是以木料为原材料的他们都做,这种木匠在民间被称为全侉子,即本行业的全能人才,样样精通。
全侉子师傅优势强劲,在业内更受重视。
几天前,在重庆黔江金溪镇的清水村,我就见到了一个全侉子木匠,他叫焦年余,今年70岁。
以前,焦师傅不但会立房子、割家具,还会打寿木、箍桶桶,所有的木匠活,他全会做。那时候,只要不是农忙季节,几乎都在外面做木工活。因手艺全面,技术精湛,活计很多,落屋的时候很少,在那个木匠业务鼎盛时期,匠人的收入是普通百姓的数倍,因此,家庭较为殷实。
焦师傅原籍属于重庆彭水,就在与黔江交界之处。四十多年前,他外出干活来到黔江金溪,在干活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相恋后,便入赘女家,成了一个上门女婿。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现在全都安家,并各自建起了一栋楼房。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木匠逐渐退出社会舞台,已有多年没活可干了,焦师傅也步入了老年。
做了几十年的手艺,他舍不得丢掉,就在家里做起了圆木匠。自行生产甑子出售。别看甑子小巧,但制作工序较多,首先就是选料。
这一步较为关键,用料一般用杉木,最好选用老杉木。
第二步是破料,根据甑子的高矮和开口直径计算材料,因为是毛坯,材料的长短和厚薄略有增大。
第三步是砍削,将板材砍削成等腰梯形状,上宽下窄,里小外大。口径大小和下料尺寸最为关键,夹尺就是他的计算神器。
材料下好后,再进行刨光、清缝、排瓦、钻眼、打销、拼缝,把木块拼接成一个圆筒状,然后上箍,用铁丝上箍将拼接板扎紧。再用圆刨将内口刨圆刨光。
内口刨好后取箍,再将外面刨光刨圆,内外全刨好后重上箍并扎紧。
最后锯齐底部,用刨子将器物上下口刨光后再进行打磨。
焦师傅制作的甑子以口径6寸为主,这个口径适于家庭使用,蒸一甑米饭,最多够七八人食用。
他每一场做10个左右,赶场那天送到集上,批发给那些小商贩,每个甑子批发价20元,一场大概收入有200元左右。
这个价格十分低廉,很不划算。但是价格太高没人愿买,做好了卖不出去就更不划算。
因为木料都是自家山上的,功夫也出在自己上,可以不计成本。年纪大了,有个事做,既发时间,又找到了一点小钱,用它贴补老两口的生活用度,已经足够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