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另类深度解读阿甘正传)
1994年7月6日上映的《阿甘正传》改编于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很多评论文章都提到过,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之争属于神仙打架,无论是《生死时速》、《低俗小说》,还是《狮子王》,每一部放到现在,都是观众眼中的经典作品。最终,《阿甘正传》击败《 肖申克的救赎》,成为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6项大奖的最大赢家。
对于这部电影,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去观看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如今26年已经过去,但这部电影的热度始终不减,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排行榜中,它仍以9.5的高分位居榜单第三名。
其实看过电影的人就会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故事很简单。它讲述了阿甘善良纯真,乐观正直,即使智商有很大缺陷却依然能够默默努力,静静耕耘,不管周遭发生多大变故仍旧能够信守承诺,自强不息,最终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故事。
但是,简单的励志故事凭啥能够保持26年一直广受好评呢?
今天,我将从“文化内涵,人生主题、叙事技巧和电影特技“这几个方面,深度解读这部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奥斯卡之争中突围而出,26年稳居排行榜前三并且始终热度不减的因素,以此来再品这部经典的魅力。
01、文化内涵: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精神,满足了美国观众窥探自己国家精神内核的大众心理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对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影片的译名、海报及宣传语作为其中主要的传播方式能简洁直观的展现其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推动以电影为载体的文化交流。
而影片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帮助观众读懂影片中的人民生活。具体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① 阿甘的历程就是美国一代人的精神历程
影片中,阿甘于二战后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是一个智商为75的低智儿童。他的母亲却把他当作正常儿童,给他精心的关怀,鼓励他自强不息。上学后他认识了珍妮,两人成为好朋友。“傻”阿甘在躲避同学们追打的时候,无意间激发了跑步潜能,并凭借此特长跑进了橄榄球队,又跑进了大学,成为全美运动明星,受到时任总统肯尼迪的接见。
在大学里,阿甘经历过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校事件,毕业后参军又经历了越南战争,并在回国的一次偶然机会中与黑豹党首领见过面,和著名的摇滚巨星约翰·列依一起接受过采访,见证过水门事件,目睹尼克松总统下台。
通过主人公阿甘传奇化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3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阐释了美国那一代人从迷茫、挣扎、痛苦到重新寻找生命价值的精神历程。从这个层面来说,阿甘的历程就是美国一代人的精神历程。
在我看来,整部影片不仅是阿甘传奇人生的精彩演绎,更是美国人民生活和美国精神的全面展现。 影片最后,阿甘淳朴、诚实、坚强、善良的精神和他所坚守的传统价值观念终于迎来了回报,阿甘成为一个国家英雄商业大享和优秀的父亲。
② 阿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美国神话”的魅力
比如,在越战期间,阿甘原本可以置丹中尉于不顾,但他却冒着危险去解救他,连自己的命也差点不保。而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以后获得回报,很久之后他和中尉的捕虾船赚钱无数,成为了捕虾业的巨头,他却把公司的一半股份分给了死去战友布巴的母亲。
阿甘拥有着正直、善良、忠诚,依靠乐观平和的心态、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低智商的他在军队中如鱼得水。他不仅表现出色,而且屡屡立下战功、荣获勋章,后来还因为球技突出参加了“乒乓外交”,最终取得了事业和人生的辉煌成就。
表面上看,《阿甘正传》的主题是“友情、爱情与事业”,实际上,它的深层主题是“美国神话”。导演瑟吉欧·莱昂对“美国神话”这样描述:“我感兴趣的是美国人的朝气,尽管有许多矛盾,但正是这些矛盾、朝气、不断加剧的痛苦的混合,使她变得迷人和与众不同。美国是梦幻和现实的混合。在美国,梦幻不知不觉地变成现实,而现实也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一场梦。”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美国神话”,是美国文化的开放性、进取性,以及它的包容性。美国的文化既简单又复杂,既充满梦想,又务实肯干,既朝气蓬勃,又保守严谨,既充满野心,又充满同情心。 纵观阿甘的人生历程中散发出来的这些人格魅力和精神,恰恰是“美国神话”的一种表现。
02、人生主题:宏观上体现了美国精神,微观上强调了传统家庭的重要性,契合国内外所有观众的人生价值观
电影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观众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和价值选择,影响着他们价值观、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蜗居》、《裸婚时代》等为什么这么火?因为老百姓看了感同身受,能引起共鸣。
那豆瓣网友为什么给美国影片《阿甘正传》评高分呢?相信影片中对传统家庭重要性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传统中国观众的心理期待。毕竟,重视家庭的观念是人类普遍的心理诉求。在影片中,这种诉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 影片强调传统家庭的重要性,呼唤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回归
阿甘和珍妮都是成长在单亲家庭,珍妮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由于她的父亲对她施以暴力、进行骚扰。无奈之下,她与祖母一起生活,住在拖车上。正是童年生活的诸多不幸,造成了珍妮后来的放纵与堕落。
在珍妮每一次迷茫、放纵的时候,阿甘总是会要求珍妮回家,因为他认为只有在“家”才能得到安宁和幸福。后来珍妮和阿甘终于回到了他们真正的家,生活在了一起。而在珍妮死后,阿甘铲掉了珍妮原来的家,让充满罪恶的那个地方永远地消失了。
在我看来,导演在影片结尾安排阿甘做单亲爸爸,是因为与曾有过放纵生活的珍妮相比,显然阿甘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爱心。结尾的这种安排不仅暗含着导演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呼唤,也暗示着父亲将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 “反智电影”背后的美国精神,对观众具有超强吸引力
有人说《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单从电影中“傻”阿甘获得成功的故事情节来看,这的确是一部“反智电影”,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美国人民厌倦政治、回归生活的渴望。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在经历了60年代的动荡不安和70年代的自由放纵之后,对人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他们重新认可那些曾经失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并从激进运动的践行者逐渐转变成了传统观念的守护者。
可以说,这部“反智电影”背后颂扬的美国精神,正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回归的必然产物。在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传统美德正在日渐消失。
在我看来,体现着美国精神的阿甘,他所拥有的善良纯真的本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抚慰着现实生活中精神贫乏的人的内心,于注重传统家庭的中国观众而言,它更是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03、除去文化与精神内核,好莱坞式的特技运用,为观众奉献了视听体验的盛宴,让人不给好评都难
好莱坞电影制作历来重视影片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结合,力求通过特技的运用使两者完美结合。在《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中,特技运用与影片主题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更完美的视听享受。
影片中最完美的特技体现就是那一片飘扬的羽毛的艺术化处理和阿甘真实再现在著名历史事件中的情境化表现。
① 特技运用一,那片飘扬的羽毛的艺术化处理
影片开始就是一片轻柔、洁白的羽毛,随着清风盘旋飘扬,越过绿树、穿过高楼,飘落在独自坐在候车长椅的阿甘的脚下。结尾阿甘送走自己的儿子,坐在长椅上,那片从书中滑落的羽毛在清风的吹拂下慢慢地飘上蓝天。
这部电影中有三种代表人物,一种是以阿甘母亲为代表的坚守者,一种是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怀疑者,一种是以珍妮为代表的叛逆者。阿甘的母亲面对“傻”阿甘没有丧失信心,把他当正常孩子来培养。丹中尉一开始坚信作为军人的使命,但却在受伤残疾后怀疑人生。珍妮是一个叛逆者,上《花花公子》的封面、在酒吧裸体演奏,流浪,迷茫,无一不在反抗自己的命运。
影片最后,叛逆者珍妮累了、厌倦了,回到了坚守命运的阿甘身边。丹中尉也在阿甘的感召下,重新站起来与命运做抗争。
依我看,他们的转变从侧面肯定了阿甘对命运的坚守和努力。也许命运就像片头和结尾那片羽毛一样,虽然你不知道它最终会飘向何方,但它终究会永远不停地飘扬。
② 特技运用二,阿甘真实再现在著名历史事件中的情境化表现
影片通过特技运用,使阿甘贯穿于战后30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如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校、肯尼迪总统被刺、“兵乓外交”、水门事件等,并且他还经历了3K党、摇滚乐、反战运动等。在这里,阿甘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自如地出现在被总统接待的队伍中,出现在“乒乓外交”的赛场上,与猫王一起练习舞蹈,和约翰·列侬一起聊天。
通过电脑特技,影片将美国战后30年间的社会变迁,浓缩成了阿甘的人生经历。它通过个人命运揭示了历史进程,将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使观众感觉更加真实可信。
随着片中历史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巧妙置换,观众伴随着阿甘一起去回忆、体验、思考已经流逝的那段历史。可以说,这些特技的运用在加强观众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电影内容及主题的认识。
总结一下:阿甘的人生历程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需要什么样的心态。虽然阿甘的命运就像影片中那片羽毛一样,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但不管面对什么,他总能平淡地接受,不去怨天尤人,更没自暴自弃。阿甘所做的,其实很简单,别停下你的脚步。
《阿甘正传》之所以能够受到观众26年热度不减的钟爱,除了喜剧化的形式特征之外,主要就在于今天文章中所探讨的三个方面,即影片所反映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生主题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电影特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