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刺杀秦始皇是哪年(高渐离劝秦始皇天道忌杀)

高渐离刺杀秦始皇是哪年(高渐离劝秦始皇天道忌杀)(1)

嬴政平定六国,六国君主全部匍匐在其脚下,他深谙权术,文武百官在其面前噤若寒蝉,他一怒之威,方圆百里血流漂杵,他一念之下,宫娥内侍随之劳碌奔波。

善战如王翦,深沉如李斯,阴鸷如赵高,奇谈如徐福,在嬴政面前都只是只供驱使的犬马和算计利用的工具,他在文武官面前树立的形象,将天下人视如棋子,把天道当成棋局。

秦颂这电影不是历史,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祭河的时候秦始皇颁布遗诏“后世的子孙们不得重用乐师”,这就留下了悬念,然后就开始讲,战国末期诸侯纷争,狼烟四起,秦国王孙嬴政被高渐离的母亲抚养长大,所以,高渐离和嬴政情同手足。

秦国发动战争,被攻打的国家处决了很多秦国的人质来发泄愤怒,而嬴政也差点被杀掉,而燕国人高渐离成了送行人,当时嬴政害怕极了,高渐离却抚琴安慰他,还唱了儿歌,嬴政才平复了下来。两人夜里却联手把杀害秦国人质的刽子手活埋。

一日,秦国突然派人来接嬴政,嬴政硬是把高渐离拉上一起上了马车,却不料半路上高渐离被扔下车,从此兄弟分离。多年后,七国称雄,而嬴政已经打下了三国,同时也在苦苦寻觅儿时的兄弟高渐离,此时高渐离却身在燕国,成为著名乐师。而且为即将刺秦的荆轲送行。刺秦失败,秦灭燕,人畜不留。高渐离也被王贲捉拿,由于辱骂了栎阳公主,头上施以黥刑,烙上一个“囚”字。嬴政高渐离再次相见,一个已经是即将侵吞天下的王,而一个已沦为阶下囚。

高渐离刺杀秦始皇是哪年(高渐离劝秦始皇天道忌杀)(2)

嬴政想封高渐离为乐圣,奈何高渐离面对残暴的秦王,却米水不进,宁肯饿死也不吃秦米此时,嬴政最爱的女儿栎阳公主想尝试劝说,被嬴政恩准。但条件是让高渐离教自己弹琴,用一曲高渐离儿时的童谣,把高渐离喂活了!高渐离顺势袭胸,不但开始吃东西,而且挑着好的吃!高渐离顺理成章成为了栎阳的乐师,而美色如佳肴,栎阳公主因为小时候骑马摔伤了腿,半身残疾,嬴政本来准备任命高渐离为大乐府令,使其谱写一首能收服六国人心的曲子,怎料高渐离只是假意授琴,将公主强暴以求获罪而死,谁知阴差阳错把公主经双腿给弄好了,这打乱了嬴政拉拢王翦父子的计划,栎阳公主和高渐离的私情,惹怒了群臣,他们纷纷向嬴政发难,嬴政临危不乱,批评了群臣各种作风问题的,通过一系列的连消带打稳住了局面。

嬴政不想杀高渐离,说五音可以乱目,也可以醒目,音乐能使我歌使我泣,就能使天下人随我之愿,我不但要把囚字刻在失败者额头上,更要把它刻在天下人的心上,秦颂能为我们实现这个目的,而能写出这个曲的人,只有这个高渐离。

高渐离被逼为“秦颂”谱曲以安抚人心其实只是安抚嬴政的心,高渐离誓死捍卫艺术不被权力操控,不惜以强奸公主来惹怒嬴政,一心求死,直到面对燕国人被疯狂屠杀的场景,高渐离最终只能跪拜答应谱写“秦颂”来阻止嬴政的杀戮。当统治者要求艺术为其服务,任何抗命的艺术家都将惨遭不幸。

一块刻有“始皇帝死而天下分”石头,惹得嬴政大怒,为了查出刻字的人大开杀戮,高渐离跑来求情,大概意思是天道忌杀,嬴政说,我让你看看天道为何物?他领着高渐离来到祠堂,说庄公15年秦国阵亡五万八千人,鲜血染红沙场。穆公33年燕军背信弃义,秦人被杀九万四千人,那时候天道在哪里?我们俩小时候共用一个枷锁,天道又在哪里?你把秦国公主压在身子底下?天道干什么去了?

天道到底是否忌杀?嬴政自小目睹了燕国杀戮秦国人质的场面,他的童年在险象环生的政治环境中战战兢兢地渡过,伴随着每天都有可能被杀的恐惧,内心极端惊悸不安,是同伴高渐离用音乐安抚了他,教会他如何躲避心魔。恐惧到极致,而后在音乐中获得安宁,而为王的嬴政在夺权的过程中不可能有单纯的精神世界。栎阳公主和高渐离先后死去,已经成为始皇帝的他,却颓然倒地,痛哭失声,压抑已久的人性,终于在他身上复苏。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满足一己之私,也能为人民造福,作为一个君主,还是希望为万世开太平,为更多众生谋幸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他有能力结束战争,统一天下,后来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也证明,相对于分崩离析的战乱时代,大一统的时代,显然更有利于百姓苍生的生存,在很多时候,对于同样的一件事,如果只考虑眼前是对的,但考虑长远就是错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战争孕育和平,天道是否忌杀还要看时代和环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