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

历史是一条永不淫灭的河流,有时将一些城市滋润得特别兴盛,有时又将一些城市冲刷得较为落寞。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的河北大名县,现在在全国并不太出名,但在历史上,大名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大名鼎鼎”,有过长达2000多年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濮阳的娘家,和濮阳有着较深的渊源。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1)

(大名古城墙)

“大名鼎鼎”的文化名城

大名历史悠久,与中华人文发端同步。炎黄时期,为黄帝部落及其后裔昌邑封地。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筑五鹿城,“以卫诸夏”。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后,随着中国大运河的开通,隋唐时期位于永济渠畔的大名府开始崛起,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宋为京都开封的陪都,被称为“北京”,元为河北路、明为大名府、清为直隶总督府、民国为大名道,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此设大名专区和大名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大名县至今。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自称魏王,将“魏州”升改为“大名府”,“大名府”名由此开始,也开创了“河朔三镇”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与唐王朝对抗的局面。其中魏博(今大名)居河朔腹心,为三镇之首,一度成为北方藩镇割据的首府和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藩镇文化”。

在大名5000多年文明史的进程中,作为黄河以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就长达2000年,其中两次为都,七为陪都,长达130年之久,奠定了大名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成就了大名以“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列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殊荣,这些也是“大名府”鼎鼎大名的根基。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2)

(大名城标)

文化古迹璨若星河

漫长的历史中,大名府沉淀下众多文化古迹。历经千年沧桑,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现举出其中几个代表:

卧龙槐。卧龙槐位于县城内西街中段路北侧,是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所栽,距今约五百年。古槐历经风雨沧桑,做为古城发展之见证,现仍枝叶茂盛,尤为独特之处,是东端平伸一枝,酷似龙型,头部有枝角上促,嘴眼明显,栩栩如生,游客多慕名而来,叹而观止,真乃冀南第一古槐也。

大铁钟。钱于明万历年间,原在县城内道前街关帝庙拜殿内悬挂,钟为铁质,系一次铸造成型,全高2.49米,口径1.47米,厚度0.08米,总重量为3.06吨,钟钮为二龙相交之龙钮,钮高0.60米,钟身项部有八个孔,下沿为波浪状阔口,钟体铸有多种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卷去纹,缠枝莲,忍冬花以及八卦纹饰。钟身中部分别相对“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八个大字。

石刻博物馆: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北朝时期,大名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大名府古城遗迹。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大名府帮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毁于漳卫洪泛。二00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大名天主教堂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3)

(全国第二大天主教堂)

朱熹写经碑。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写经碑”,最初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大殿山墙上,1986年迁至今址。碑砂石质,高1.8米,宽2.9米,厚0.3米,重4.2吨,座为丰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录《易经》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间变化原理,共111资,每字16厘米×13厘米见方,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魏州人民为怀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所谓生祠,就是人尚在世而建的祠堂。后来祠堂因乱而废。一说毁于战乱;一说狄仁杰回长安后,其子为所欲为,引起民愤,祠堂及碑被群众怒而焚之。原立碑额题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重修祠堂时重立之石碑,碑名也改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因有教子不严之过,故新碑斜置,并非正南正北。碑全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

濮阳的“娘家”

大名堪称是濮阳的“娘家”,和濮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濮阳境内的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都曾经隶属于魏州或者大名府,都是大名府的下辖县。大名县、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曾经都属于直隶省。大名县人的口音,和我市南乐县人的口音非常相近。

更为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有不少濮阳人都曾在大名求学,并从那里走上革命道路。现在位于大名的邯郸学院大名分院,以前称为大名七师。其创办者谢台臣,就是濮阳人。在谢台臣“以做为学”的教育理念下,大名七师人才荟萃,并成为一所红色革命学校。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三位濮阳人,成为大名七师的“三杰”。濮阳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人之一刘大风,同样毕业于大名七师。笔者10月26日在大名七师校史馆内看到,大名七师杰出校友榜上,有很多都是濮阳人。

现在,大名县和南乐县依然是近邻,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方面均有密切往来。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4)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校园内的濮阳人谢台臣像)

濮阳人为弘扬大名府文化建言献策

10月26日,来自濮阳、邯郸、大名、清丰、南乐、浚县、莘县等冀鲁豫三省多个市县的40余位文化名家,齐聚河北大名县,召开第二届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魏州(大名府)文化学术研讨会,深刻探讨文化内涵,为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建言献策。

为充分挖掘古魏州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昔日魏州所辖县市在魏州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河北大名县牵头召开了此次研讨会。魏州为古地名,位于今河北大名一带。北周大象二年(分相设置,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隋大业三年为武阳郡。隋末,李密改武阳郡为魏州。唐武德四年,魏州置总管府,唐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大名、魏县、馆陶、南乐、清丰、范县、冠县、莘县等地。因此,作为唐朝和五代时期的魏州和魏博节度使治所,魏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魏州的治所,长期以来,河北大名县都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漫长历史中,大名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古都文化、军事文化等,许多名人先贤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记。

大名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对魏州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于2017年开始,每年召集古大名府所辖市县历史、文化学者,探讨魏州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历史上,濮阳曾长期隶属大名府,与大名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的研讨会,濮阳市史志办、濮阳市伏羲文化研究会、清丰县、南乐县共派出十多名文化人士参加。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共同研讨魏州文化的研究方向、目的和意义。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5)

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可以建立大名府区域文化大中心,共同推动魏州文化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不少地域文化研究者都跳不出行政区划的圈子,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魏州(大名府)文化研讨会,无疑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举。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6)

(濮阳市地方史志办主任李振林)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7)

(濮阳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史国强)

濮阳县老家(濮阳的娘家)(8)

(南乐县政协副主席董亚美)

(注:本文前两部分为网络资料,后两部分为袁冰洁所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