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发生在曹操进攻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张飞、孙乾和刘备。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1)

刘岱、王忠行不上十余里,一声鼓响,张飞拦路大喝曰:“我哥哥忒没分晓!捉住贼将如何又放了?”?得刘岱、王忠在马上发颤。张飞睁眼挺枪赶来,背后一人飞马大叫:“不得无礼!”视之,乃云长也。刘岱、王忠方才放心。云长曰:“既兄长放了,吾弟如何不遵法令?”飞曰:“今番放了,下次又来。”云长曰:“待他再来,杀之未迟。”刘岱、王忠连声告退曰:“便丞相诛我三族,也不来了。望将军宽恕。”飞曰:“便是曹操自来,也杀他片甲不回!今番权且寄下两颗头!”刘岱、王忠抱头鼠窜而去。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2)

云长、翼德回见玄德曰:“曹操必然复来。”孙乾谓玄德曰:“徐州受敌之地,不可久居;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玄德用其言,令云长守下邳;甘、糜二夫人亦于下邳安置。甘夫人乃小沛人也,糜夫人乃糜竺之妹也。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守徐州。玄德与张飞屯小沛。刘岱、王忠回见曹操,具言刘备不反之事。操怒骂:“辱国之徒,留你何用!”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忙于应付袁绍的进攻,无暇亲征徐州,便派刘岱和王忠二人征讨徐州。但刘岱和王忠能力不佳,很快便被张飞和关羽生擒。刘备释放二人后,关羽和张飞认为曹操必将再度向徐州发动进攻。谋士孙乾献策,刘关张三人分别守卫小沛和下邳等地,以抵御曹操的进犯。没过多久,曹操亲自率部前来。刘备不敌,自身逃往冀州投奔袁绍,张飞落草,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被俘。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4)

今天要介绍的成语,是孙乾口中的“掎角之势”, 意为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牵制敌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的“皆侯景叛戾,虚相陷诱,指成提挈之举,终无掎角之势。”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5)

小说中描述的刘岱、王忠征讨徐州及兵败的情节,是历史的真实。《三国志•武帝纪》称:“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冑,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三国志•先主传》则称:“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不过,小说中提到的孙乾献出抵抗曹操之策却并非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6)

至于说到作者为何要虚构孙乾献策的这个情节,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为了对应第三十五回刘备“马跳檀溪”后与司马徽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刘备提到自己的班底时曾经说过:“备虽不才,文有孙乾、麋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司马徽的回应是:“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麋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司马徽的意思很明显,孙乾和麋竺都不是合格的谋士。

三国成语故事言犹在耳(三国成语故事掎角之势)(7)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孙乾献出的这个计策。在面对曹操兵力数倍于己的强大压力下,孙乾提出的既不是集刘、关、张、赵的四人之力坚守待援,也不是以运动战的形式拖垮对手,采取的却是分兵坚守几个城池的主张。这样既分散了原本就不多的兵力,也使得全军丧失了机动性,结果很快被曹操逐个击破,不仅使得刘备的两位夫人落入曹操之手,就连关羽也不得不暂时依附曹操。从结果来看,孙乾出的无疑是个馊主意。难怪会遭到司马徽的暗讽。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