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背上的字(原来满清士兵身上的字有区别的)
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总是发现清朝的士兵在胸前总会有个“兵”字或者“勇”字,可是那时候年纪小,也不知道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思,更加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那小伙伴们现在都知道了这两个字在清朝士兵之中的区别了么?不知道的话,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在清朝的时候,军队主要是由八旗军组成,而八旗军是分为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的,这都是大清朝的正式武装力量,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管理,并且八旗兵更是世兵制,凡是年满16岁以上的八旗男子都要被挑选出来进入到八旗兵的队伍之中,而剩余下来的余兵和未满16岁的小孩子,就顺理成章的成了预备兵。以上这些兵就是大清帝国的日常的主要武装军队。
虽然八旗军和绿营军的主要作用都是为皇帝效力,为了朝廷社稷卖命,可是朝廷还是有所偏袒的,根据大清朝的定制,当时的八旗兵大部分都是守卫京师的,属于大清朝的精锐部队来的,负责着大清皇城的安全。可是绿营兵却不一样,这些绿营兵是遍布全国各地,数量是八旗兵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电视剧上看到的许许多多的满清大军就是绿营兵来的。
到了满清入关之后,绿营兵由于慢慢的取代了八旗兵的主要地位,在康熙年间,为了以和为贵,对军备管理不严,使得军队萎靡不振,而八旗的兵却是长期在享乐,等到了三藩之乱的时候,镇压平定三藩之乱的还是绿营兵,一直到了雍正登基不久,重新整军,数次强调了八旗是满洲的根本,才使得八旗士兵士气大振,保持了满清的统治。
说到底,兵和勇的区别就是,勇其实就是后妈养的,在雍正,乾隆之后如果大清有战事,而八旗兵和绿营兵都不足的时候,满清就是就地征兵,临时招募一些乡村勇夫来组成军队,等到了战事结束之后,就地解散这些游兵散勇。所以,一直到了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曾国藩才改兵制,把非正式的乡村勇夫改制为正规的士兵,也就是湘军,称之为勇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勇基本上就取代了兵,作为大清的主要武装军事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