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省份(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
契丹族群在北魏时期开始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下游地区,不断与汉、鲜卑、高句丽、库莫奚等周边族群发生碰撞与融合。遥辇及辽朝时期,统治家族由于存在外族属性,故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凭借政治权力对契丹族群进行了重塑。
契丹族群的出现远早于辽朝的建立,但契丹族群与政治体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契丹族群的形成史,某种程度上也是契丹建国史。那么你知道契丹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奚人集团与契丹建国
1、契丹早期及遥辇建国之际的族群凝聚
成书于北齐天保五年(544)的《魏书》,是首次出现“契丹”一词的官修正史。
从描述来看,《魏书》中的“契丹”是作为族群标签出现的。自北魏以来,族属为契丹的部落分散于多个政权的控制之下。契丹八部联盟附隋后,寄居高句丽和突厥的部分契丹人也随之内附。这其中是否存在政治因素(如遭到高句丽、突厥的压迫),限于史料不得而知。但我们注意到,契丹八部内附后,隋“听居其故地”。对故土的向往和对八部契丹共同族属的亲近,很可能是寄居高句丽、突厥的契丹人归附隋朝的驱动力之一。这种驱动力的根源便是契丹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特别是契丹别部四千余家在附隋后被隋要求重归突厥,但他们“固辞不去”,坚持留居契丹故地,更体现出祖源地对契丹人的强大吸引力。
这背后反映出,契丹人的族群意识、族群认同在此时已经形成,并成为契丹族群进一步凝聚、壮大的动力。隋代契丹八部联盟发展为十部联盟,则体现出族群意识在政治体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至唐前期,随着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变迁,契丹族群从附属于多个政权下的四分五裂状态,逐渐演变为两大部分。
一为“塞外契丹”,主要包括在唐松漠都督府羁縻统治下,居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八部联盟。
2、辽王朝的前身
“塞外契丹”与“幽州契丹”各自独立发展、渐行渐远。前者保留了更多的族群特色和独立性,在与唐王朝以及奚人的战斗和交往中逐步凝聚为新的契丹族群,并走向了独立建国的道路,成为遥辇契丹以及辽王朝的前身。
后者迁入幽州后族群特性逐渐弱化,在与汉人的长期交往中被逐渐同化;至辽代,“幽州契丹”后裔可能已失去了契丹族群认同,演变为了汉人。
至开元年间(713-741),已有一支奚人集团存在于松漠府,其代表便是担任松漠府衙官的可突于。可突于杀邵固,结束李尽忠家族的统治后,擅立的都督屈列应同样出于这支奚人集团。不久以后,屈列、可突于被出自李尽忠家族的衙官李过折所杀,
此后松漠都督由李过折出任,这便是萧韩家奴“先世遥辇洼可汗之后,国祚中绝”所言之事。李过折复辟后“杀害无罪,棒打又多”,对奚人集团展开了血腥报复,致使奚“众情不安”。最后可突于“残党”涅里杀李过折,彻底结束了李尽忠家族在松漠府的统治。作为可突于“残党”的涅里应也出自可突于所在的奚人集团,他立同宗之迪辇祖里为可汗,接续了奚人集团的统治,此即萧韩家奴所言之遥辇复国。新政权之所以冠名“遥辇”,实质上是在表达统治集团之族属。
契丹遥辇国家中,居统治地位的实质上并非契丹旧人,而是来自奚人集团的外来者。遥辇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唐代“塞外契丹”结束了以附唐为基调的松漠府时代,开始了相对独立的遥辇时代,辽朝国家后来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二、契丹建辽1、对外掠夺攻伐的扩张时代
契丹传统的部族制行政管理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分地而居,合族而处”。八部契丹都有自已相对固定的驻牧地,八部以上,置南北宰相府,分而统之。至遥辇末年的鲜质可汗时,契丹开始进入了大规模对外掠夺攻伐的扩张时代。
契丹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是与其相邻的奚族。“契丹方强,奚不敢亢,而举部役属”。至耶律阿保机叔父述澜为于越时,契丹进一步膨胀了“广土众民之志”,所谓广土众民,就是四出掠地抢人。
此时的契丹接连发动了“北伐于厥、室韦,南略易、定、奚、霫”的掠夺战争。对于在战争中掠夺而来的各族人口,述澜采取了两种安置办法:一是对北族,直接编入从征的各部,而对于汉人,则采取中原地区先进的行政管理办法来进行合理安置,即在自己的领地内,仿照唐朝的州县制度,建造城邑,垦辟土地,发展耕织,实行汉式统治,这就是最早的头下组织。
2、北方大国
汉城的出现,是契丹国家由过去单一的民族政权走向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多种民族成分杂居的北方大国的开始,它奠定了后来辽朝 200 年间实行的官分南北、胡汉分治的二元制统治的深厚基础,同时也直接为辽初营建汉式都城开辟了先河。
及阿保机立,契丹的对外扩张更是与日升级。从 901 年阿保机立为迭剌部夷离堇,至 947 年,太宗灭亡后晋,契丹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向西征服了党项、吐谷浑和突厥、回鹘各部;向北征服了各部室韦、阻卜、乌古等部,统一了北方草原,并把势力范围一直推进到中亚一带。向东臣服了高丽、女真、灭亡了渤海,占有了整个东北地区;向南跨越长城,占领了燕山、阴山南北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境域辽阔、民族复杂的盛大帝国。
三、契丹建国包含整个东北地域1、辽国的版图大约为 480 万平方公里
契丹族强大起来后,开始向四周扩张。通过连续几次对室韦、于厥、乌古、敌烈等部族的进攻,北部各游牧民族先后臣属了契丹族,辽代的北部疆域大大增加;通过西征突厥、吐浑、党项、小番等族,使辽代西部疆域到达了今新疆东部。
然后,阿保机又东北灭渤海国,尽有其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百余县地,使辽国东部的疆域达到了日本海岸。耶律德光时,通过支持石敬瑭称帝,又获得了中原地区的燕云十六州地,使辽代南边的疆域跨过长城,进入到了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
经过四面扩张,到太宗时,辽国的版图基本已经固定下来:“东西三千里,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这里“海”即今日本海,“金山”即今阿尔泰山,“胪朐河”为今克鲁伦河,“白沟”是今河北省易县的拒马河。
2、大兴安岭以东以南地区
这一区域主要是指上京道的东部、南部以及整个中京道和东京道地区,南部以燕山山脉为界。相当于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四盟(市)、河北省北部这一范围。
北部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目前湿地、大小湖泊广布,一些地区形成了沙垄、沙地等,在辽代,皇帝们经常到这里进行钩鱼捕鹅,进行春捺钵;与松嫩平原相接的辽河平原,其西部是西辽河平原,海拔为 200-400 米,目前以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为主。辽代生态环境比现在好得多,《辽史》对这里的记载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高原多榆柳,下隰绕蒲苇”。
燕山、长城以南地区该区域为辽代整个疆域的南半部。在本区域中,南北向的太行山脉将该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辽南京道辖区,西部为辽西京道辖区。辽代,石敬瑭所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中的“山后九州”基本都在这一区域中。西京道的西南地区,为蒙古高原向河套平原的过渡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曾是历史上南北民族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结语:辽阔的疆域、大量的农业人口,为辽代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基础,而疆域内不同的自然环境,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辽代城市的分布和发展。正是人文基础和自然基础的结合,才使得辽代城市不但得以建立和发展,而且还体现出了很多特色。
参考文献:《史记》《辽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