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几种称呼(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什么讲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皇帝的称呼方式。关于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呼,首先不能直接称呼皇帝的名字,不仅不能叫,而且还要避讳;例如唐朝名将李世绩,为避李世民的讳,改名为李绩,观世音菩萨的称呼也改为了观音菩萨,再比如为避玄烨的讳,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那既然名字不能叫,该怎么称呼皇帝呢?

古代皇帝的几种称呼(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什么讲究)(1)

皇上活着的时候有两个号,一个是尊号,一个是年号。尊号最有名的是秦始皇,秦始皇这就是他的尊号—始皇帝,大家还比较熟悉的就是武则天,越古金轮则天大圣皇帝,这是她的尊号(所以她的名字不叫则天)。

古代皇帝的几种称呼(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什么讲究)(2)

但是尊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如果没有尊号的皇帝则一般以年号来称呼。中国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出现,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例如王莽用的年号“始建国”,梁武帝年号“中大通”。武则天用过“万岁通天”四个字,宋太宗用过“太平兴国”也是四个字,甚至西夏景宗李元昊天用过“天授礼法延祚”六字年号。在明清以前,年号的更换频率特别频繁,换年号完全凭皇帝个人喜好,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换了14个年号,武则天15年换了13个年号。

一直到明朝太祖朱元璋规定不可随意修改年号,确立了一世一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能用一个年号,即使皇帝死了,也要来年正月才能改年号。所以我们现在对明清的年号最为熟悉,如永乐,崇祯,康熙,乾隆等。

古代皇帝的几种称呼(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什么讲究)(3)

由于明清以前年号经常更换,所以用年号称呼皇帝十分不便,一般在皇上驾崩后会给他上一个庙号和谥号。庙号起源很早,开始于商朝,一般称作什么祖什么宗。例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开国称祖,守成称宗。所以一般一个朝代只有一个祖,剩下的都是宗。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汉朝,太祖是高皇帝刘邦(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是错误的,应该是汉太祖或汉高帝),而刘秀从王莽手中重新夺回了汉家江山,所以刘秀庙号世祖,再比如元朝,太祖成吉思汗,但到了忽必烈在建立元帝国,所以忽必烈庙号世祖,还有明朝的永乐皇帝庙号成祖,清朝的康熙皇帝庙号圣祖。而在唐朝之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供奉太庙的,所以有的皇帝是没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朝24个皇帝,获得庙号的皇帝只有七个。从唐朝以后,庙号开始泛滥,基本上每个皇帝都能供奉太庙,所以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古代皇帝的几种称呼(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什么讲究)(4)

而谥号是从周朝开始有的,前任皇帝死后,继任皇帝要和大臣一起用一两个字来评价前任皇帝,对他们的生涯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相当于盖棺定论。除秦朝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妥没有采用外,从周朝开始所有皇帝都有谥号。在各类电视剧当中,由于编剧历史知识匮乏乏,经常会犯这方面的错误,最常见的就是用谥号称呼活着的皇帝或皇后。如央视老版的三国演义司马炎登基受禅时,贾充称司马炎为大晋武皇帝;孝庄秘史里面孝庄的演员自称我孝庄如何如何,这就大错特错了,武皇帝,孝庄文皇后,这都是谥号,是死了以后才上的。

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表扬型,如文、武、景、宣等。如汉武帝,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魏文帝,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等等。第二类批评型,如炀,幽,桓等,如隋炀帝,去礼远众曰炀。第三类同情型,如愍、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相信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某某帝就是以谥号来称呼皇帝。除皇帝外,一些重要的大臣和皇后在去世后也会上谥号,如蜀汉重臣诸葛亮死后谥号忠武侯,清朝重臣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

以上呢就是关于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尊号这些方面的知识,希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谢谢各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