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瓜蜂蜜罐(威海的蜂蜜罐为什么干不过)

春节期间,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回来了威海父母的身边。这期间除了海鲜、水果等一通暴吃之外,如果说想尝点当地特色的东西,我以为非烤地瓜莫属。

威海地瓜蜂蜜罐(威海的蜂蜜罐为什么干不过)(1)

地瓜是山东人的称呼,通常都称红薯,北京称白薯,还有的地方称甘薯、番薯,四川人称其为红苕。这东西最好吃的季节是寒冬里刚刚烤出来,外焦里嫩,热气腾腾中透出一种诱人的金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地瓜是很多地方冬季的主打食品,吃的人整天吐酸水,因此被戏为“烧心蛋”。时光轮回,到了现在,大米饭、白面饽饽吃够了后,突然觉得“蜂蜜罐”成了难得的稀罕物。市区古陌路早市上,卖海鲜的西邻边的高台上,每天都有一溜儿提篮、背兜的乡下人,把自家产的地瓜、蔬菜背到这里来卖几个零花钱,从他们的肤色、语言、行囊,一看便知是道地的庄稼里手,这里通常能买到上好的“蜂蜜罐”。无奈春节休市,中间去了几趟,市场里寂寥无人。

威海地瓜蜂蜜罐(威海的蜂蜜罐为什么干不过)(2)

直到临近农历十五前的几天,早市开始有了烟火气,一大早便直奔原来的地方,果然已经密密麻麻地蹲满了摊位。不过,真正地道的“蜂蜜罐”已经远远不如前些年了,不少卖的都是“蜜薯”或者叫“烟薯”,单就品相看,后者明显占有优势,但吃过的人都知道,虽然很甜,但口感上总觉得还欠点什么,不知是水份太大还是太软,我总觉得远远比不上“蜂蜜罐”。

威海地瓜蜂蜜罐(威海的蜂蜜罐为什么干不过)(3)

过去,人们称上好的烤地瓜是“栗子味”,甘中带甜且不腻,越吃越香。民国时期也曾有文人雅士写诗称:“白薯经霜用火煨,沿街叫卖小车推,热腾腾的味甜香,始知小贩为穷忙。”如果单纯用甜度来衡量地瓜的优劣,无疑蜜薯占了上风,但要用甘甜及口感来判断,上乘的还是传统的“蜂蜜罐”,只不过,这些年来,却越来越少了。我不知道,是它的产量低还是因为品相而价格上不去?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儿时味蕾间 “蜂蜜罐”的味道,会随着一个时代的变迁而彻底的消失无踪呢?

威海地瓜蜂蜜罐(威海的蜂蜜罐为什么干不过)(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