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1)

七月初,合众美华教育“设计思维养成”课程2020-2021学年全国教学月活动收官。教学月活动是合众美华教育服务一线学校的重要教学活动,活动旨在联合项目学校在实践中发现好课、在研究中发现潜能、在活动中发现Designer(发现潜能,发现好课,发现好老师)。

合众美华教育自主研发的《中小学设计思维养成》跨学科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围绕核心素养,融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成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8年在全国中、东、西部公立学校的实践研究,本课程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提升有所帮助,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其一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奠基作用。课程的实施,为中小学学生开启了创新教育培养的大门。

《中小学设计思维养成》课程以“系统思想,表现力,创新技巧”三个素养与“移情思考,分析理解,创造性决策,物化表现,问题解决,逻辑论证”六个基础能力培养为路径,采用跨学科融合方式,为中小学学生开启创新教育培养之门。素质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一生成长目标的实现,也是全社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合众美华教育“设计思维养成”课程2020-2021学年全国教学月项目组在全国多地区进校观摩了27个项目学校,个性化辅导了122名教师,发现了480份学生的设计草图;主办了一场“全国青少年设计思维教育实践研讨会”,来自中部、东部、西部地区项目学校的教师、校长们就课程在学校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为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设性意见;在贵阳市举办了两场“中小学STEAM课程设计思维专题培训与课例观摩活动”,通过《设计思维养成的深度思考与教学》的专题讲座,来自项目学校的教师对设计思维培养的3个核心素养、6大基础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会人员分别观摩了贵阳市南明区实验小学肖庭飞老师的《带上椅子出发》、贵阳市花溪小学赵婷婷老师的《揭秘色彩》和北京第十五中贵阳分校方亮老师的项目式课程《给盲人“光明”》展示课,就项目课程的育人理念与教学实践展开深入探讨,老师们表示收获颇丰、感想颇深,进一步提升了对设计思维课程的认识,丰富了课堂教学经验。

千课千面,好课连连 合众美华教育始终认为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设计思维项目的教师们虽然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时长不同,但通过项目课程的实施,大家怀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理想,更加积极地关注自身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创新,落实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开拓出一条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

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2)

令人印象深刻的课例中,有一堂是贵阳市南明区实验小学肖庭飞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观摩课《带上椅子出发》。这个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椅子,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安放并运输。 空间窄小对设计提出了挑战,如何通过结构的设计,实现折叠功能,满足方便携带的要求?肖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举起手臂,来回弯折。学生通过这个动作,一下子就发现了折叠的一个方法:借助灵活的关节。随后,肖老师带领学生操作学具,大家发现折叠意味着能够变形,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在这里妥妥地应用了一下,但这远远不够,椅子还需要稳定才够结实,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也派上了用场。就这样,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使用,同学们纷纷设计出了满足野外出行需求的折叠椅。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数学课上学习的几何图形有了更生活化的应用,生动具体地了解了“结构能够实现功能”这一系统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要实现特殊的功能,需要在结构上做特殊的设计。系统思想的萌芽通过每一个45分钟的积累,慢慢植入同学们的脑海,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课程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设计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判断、推理,导致情感的产生,在一定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可以促进思想的发展。

千课千面,百花齐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贵阳分校的金子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看似简单,却需要思考的问题:“紫禁城的房顶为什么要用金黄色、故宫大殿的房顶重达数十吨,为什么我们不觉得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到金黄色具有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意义、“飞”字形的屋檐线条设计能让人产生轻盈的视觉感受。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伍月灵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魔方式结构”的教学楼,思考什么是房子的“心情”,只见一名女生回答道:“魔方”代表智慧,使我想到人具有活力的思维,我们在这里学习要多动脑、多提问。

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3)

金老师和伍老师教学的是五年级《房子的心情》,她们灵活利用中外不同建筑风格的案例,让学生交流不同建筑物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归纳出利用线条、色彩、数学与工程、科学与技术四种手段,可以体现出“房子的心情”。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提升表现力的手段改造焚烧炉。不一会儿,创意的设计想法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跃然纸上:有的是既环保又有艺术感的树屋、有的是充满中国风的花瓶屋、还有供行人休息的清凉房,为同学们奇思妙想、学以致用点赞!

如果说,系统思想与表现力是一个人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内部条件,在现实情况中,一个创新的发生还需要大量外部信息作为启发。长春市绿园区雷锋小学聂晓辉老师分享了《壶的玄机》,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款符合中餐馆特定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壶,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聂老师从“玄机”一词激发6年级学生对壶的探究兴趣,不仅利用示意图和剖面图分解洒水壶、阴阳壶的内部结构,结合锅炉等案例和“魔术杯”演示实验,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连通器原理和大气压原理。任务发布环节,她带着学生进行信息提取,明确设计的需求,启发学生根据要实现的功能去设计壶的结构以及外观。

聂老师在课堂上频频发问,例如“壶嘴的位置不同,倒水效果一样吗?为什么?是变长吗?有补充吗?说说理由,哪儿不好,哪儿好?”……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形成新的结论,这一串串的提问、追问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跨学科授课,潜力无限 合众美华教育“设计思维养成”课程2020-2021学年全国教学月活动期间,项目学校的老师们一起见证了一节数学老师上的《揭秘色彩》,授课教师赵婷婷来自贵阳市花溪小学,学生来自南明区实验小学5年级。我们都知道,色彩存在于自然里,应用于艺术中,表达艺术家的所思所想,赵老师的课上,色彩不但能表达情绪,还能激发食欲。观看完一段有趣的视频,同学们接到“设计一款让人流口水的食物”的活动任务。除了分析色彩带给人的感受,赵老师准确捕捉到学生们对食物之间的搭配,食物与餐具搭配的观察感知,进行及时的板书归纳,带领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4)

课堂上发生一个小插曲,充分体现了赵老师课堂处理的灵活与智慧,导入环节,赵老师使用了一段彩虹糖浸水后慢慢褪色的视频,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失去了五颜六色,没有食欲,然而学生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共情”,却提到看完视频想到“色素”,赵老师一句“为什么加入色素” 的提示,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色彩引起人对彩虹糖的好感,激发食欲。“惊险”中达成设计目的,这种灵活处理充分体现老师对课程的理解与教学智慧。

黄小蓉老师是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美术老师。在项目式课程《纸管屋》中,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将课堂交给同学们。他们举行了一场观点辩论会,一个个有备而来,对卢旺达事件中各方问题的深入分析。“各国代表”不但主动发言表明立场,还直接向其他国家代表包括联合国提出质问。同学们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表现,获得了黄老师的肯定。最后,黄老师围绕辩论会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大国关系联想到同伴相处、人际交往等中学生的现实问题,使大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帮互助、共存发展。

让人欣喜的是,同学们在设计思维的课堂上思维开放、踊跃发言,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的锻炼变得更加勇敢、自信。例如,《桌子的“新”思》体现在“新”,小小的办公桌上要放置很多东西,怎样设计才能满足老师的需要呢?多功能设计既能放置很多物品,又能节省空间。在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朱丽平、南明区都市路小学陈庆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张文和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周文花老师们的引领下,5年级的同学们已经学会通过改变结构而提升空间使用效率这一系统思想。

设计,无处不在 北京合众美华教育研究员李从容说:设计是人类造物活动的起点,每一个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都能成为Designer。课堂上,学生是设计师,课堂外,老师也是教学的设计师。

北京第十五中贵阳分校方亮老师在《给盲人“光明”》一课中设计了学生模拟盲人行走的教学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孤独、紧张、有些害怕、心里发慌等,进而师生们就“如何看待和帮助盲人”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讨论。这些用心的教学设计有效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感受到给予盲人尊重和理解,比同情更重要,体现了移情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项目式课程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

如何深挖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让学生受益(5)

值得一提的是,7年级的同学们把一年来学习的概念和方法融入设计过程中。在他们的作品里,将系统思想、表现力和创新技巧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利用醒目的红色和绿色设计导盲设备的外观,目的是为了引起路人的注意,从而避开行进的盲人;又如,采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理念,将传感器通过导线外置,扩大探测范围;再如,设计一个“手提包式”的导盲装置,将元器件很好地保护起来,很好地体现了设计思维中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等。

贵阳一中新世界小学部五年级3班的郭笑吟和孙烨霖同学,在陈玉婷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如妈妈的首饰常常丢失和班级红领巾无法集中收纳等实际问题,展开动手实践,通过改变衣架的结构、组合衣架等方式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有效解决了“生活难题”。课后他们分享道:自从学习设计思维课程,感觉自己做事更加细心,也善于观察,设计时也能更好的与生活实际结合。同时,在语文、数学课上的表达能力明显提升,说话更有条理。

项目教师、学生不约而同地向项目组反馈:通过设计思维课程的学习,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转变,是质的飞跃。之前是从点到面的考虑问题,现在懂得要分析需求、定义问题、做设计规划,具体实施步骤,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创新能力不是模糊综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应该通过分析、实证,理清它的形成过程,培养并养成。

合众美华教育历时七年深耕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发体系课程,在项目老师的努力下,实践证明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设计思维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合众美华教育研究员李从容表示:合众美华教育将继续为全国更多区域项目学校做好教育服务,携手并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开创设计教育的新局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添砖加瓦。(文/牛珊珊 图/李永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