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

简介:

目前纳入国保范围的唐塔有58处,其中山西省有五处,分别是临汾市安泽县的郎寨砖塔、长治市屯留县的先师和尚塔、运城市的泛舟禅师塔、运城市的智通禅师塔和长治市上党区的栖岩寺塔。

位置: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

郎寨砖塔:临汾市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东口一土台的东南角,塔东约100米外为沁河;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

先师和尚塔:位于长治市屯留县上莲开发区三嵕山(老爷山)巅金禅寺内。俗称莲花舍利塔。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5)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6)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7)

泛舟禅师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报国寺的遗址上;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8)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9)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0)

智通禅师塔:山西运城永济市朝阳镇下寺村东北5公里;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1)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2)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3)

西岩寺塔:长治县城南15千米的上党区荫城镇桑梓村中,也叫丈八寺塔;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4)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5)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6)

建筑年代:

郎寨砖塔:建造年代不详;

先师和尚塔:建造年代不详;

泛舟禅师塔:创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智通禅师塔:创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栖岩寺塔:建造年代不详;

建筑形制:

郎寨砖塔:

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8米,现存八级。最大边长为2.1、最小边长1.68米。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7)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8)

塔基石砌须弥座式,高0.85米,宽1.95米,一层中空,正面辟拱门,东、北面隐起板门,西面嵌清嘉庆八年(1803)诗碣1块,其余四面皆隐起破子棂窗、八角倚柱,上施额枋、斗拱、檐椽,檐椽下方叠置仰莲两层,二层以上四面均辟壶门,每层塔檐叠涩出檐。塔身五层以下收分甚小,五层以上逐渐收缩。塔顶残,塔刹不存。

郎寨砖塔的塔座由低矮的粗条石垒砌成八边形,座上砖砌简洁的须弥座(高68厘米)和仿木构建筑的一层塔身。塔座上所有塔身、塔檐的八个面均做成十分显著的内凹弧面,各层弧面平行,均为同心圆。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19)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0)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1)

郎寨砖塔二、三、四层高度之和恰等于第一层高度。由于该塔仅剩7层多,故其首层高度应占总高的1/4到1/3之间。辽代密檐塔的首层高一般占总高的1/4到1/1.5之间,而唐代及以前密檐塔的首层高远小于1/3。

郎寨砖塔全部采用干摆砌筑法,即俗称的磨砖对缝工艺,长身平砌,层层错缝。其砌砖用浆全部用黄泥浆,而无白灰混入,“这是唐宋两代砌塔用浆的根本区别”。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2)

先师和尚塔:

九级密檐式砖砌方型空心塔,高16.5米,底层周长9.2米,古朴典雅,玲珑挺拔,秀丽端庄。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3)

塔身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4)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5)

这些工艺技法的应用,使得僵直的线条却构成了弯曲线型的塔身轮廓和弧线形状的立面效果,以最简洁的手法塑造出典雅质朴柔美的塔身,表现出近乎完美的整体造型。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6)

泛舟禅师塔:

泛舟禅师塔高约10米,构造平面为正圆形,立面为塔顶、塔身、塔基三部分。每部分高度约总体三分之一。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7)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8)

塔基为圆筒形,砖砌成,台上为须弥座,束腰与上下枭之间刻莲叶尖形,并装饰菱形花样;圆形的塔身,周围用方形砖柱分作八间,南面开一小门,门槛、立颊、门额全为石雕;六角形的内室,上部为迭涩式藻井,藻井中有一小方孔,孔上有一小室直达塔顶;北面嵌有高1米,宽70余厘米的刻石,记述了泛舟禅师生平和建塔经过。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29)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0)

东西两面各安门一合,肩上有砖丁四路四行;四角各安破子直棂窗,上串上面施椿替,下串下面施心柱,并装下栏,颇似西安大雁塔的分间方柱,窗的上、下腰串及椿替、心柱、立颊等,极像敦煌檐制。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1)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2)

从外观来看,塔檐逐层迭涩而成,两层山花蕉叶与覆钵之上为宝珠塔刹,造形古朴典雅,雕刻粗细相同,为唐代圆塔的典型实例,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3)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4)

智通禅师塔:

栖岩寺上寺后面的塔林,遗存着40多座跨越九个朝代、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所建的禅师墓塔,建于唐天宝十三年的智通禅师塔居于其中,这里就是发现“大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的地方。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5)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6)

智通禅师塔是圆形单层亭阁式砖塔,总高8米,基座约及塔身之半。塔正南面设假门,门扇及抱框上线刻图案流畅,背面镶有塔铭。因修缮之前损毁严重,仿泛舟禅师塔性质修葺了智通禅师塔,故造型与泛舟禅师塔类似,不多做介绍了。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7)

修缮前的智通禅师塔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8)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39)

栖岩寺塔:

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高约16米,塔刹不存。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0)

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台基,台基之上为第一层塔身,为四层石块砌筑,南向开券门一道,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砖,每层塔檐叠涩收分出檐,平面逐渐缩小。塔内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层西侧镶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记》碣一块。从碑中所载及塔的形制来看,塔除基部为清人补修外,余皆唐代原物。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1)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2)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3)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4)

唐三藏来到五指山小品(唐朝-小品-山西五唐塔)(45)

塔内中空

建筑价值:

郎寨砖塔:

造型独特,它的塔身、塔檐均采用弧身墙面,弧面曲线控制严格、精确,其如何放样、如何施工至今仍是一个谜,应是研究古代施工,特别是唐代建筑施工工艺的典型案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是目前唐代密檐塔、也是现存古塔中,唯一一个大胆运用如此夸张的曲面的密檐塔。

先师和尚塔:为山西为数不多的唐代密檐式砖塔,其造型、结构及塔身仿木构砖雕等,对于研究山西古塔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泛舟禅师塔:保存完整的亭阁式的全国名塔之一,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孤例。

智通禅师塔:也是比较少见的圆形唐塔,建造年代比泛舟禅师塔还早,只是损毁比较严重,后仿泛舟禅师塔修葺。

栖岩寺塔:外观造型及内部结构分析与西安市小雁塔造型相似,确属唐代遗物,对研究上党地区寺院佛塔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