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休息防暑(气象惠民接地气)

url: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6/301109.shtm,id:0 ■本报见习记者张晴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天气炎热休息防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天气炎热休息防暑(气象惠民接地气)

天气炎热休息防暑

url: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6/301109.shtm,id:0 ■本报见习记者张晴丹

近日,由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气象科技惠农活动在四川省简阳市贾家镇菠萝村举行。这标志着“2015年气象科技下乡·四川简阳”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紧密围绕2015年科技周“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的主题,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发挥气象科普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增强农民应对气象灾害、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

气象科技下乡

“如何增强广大农村和农民朋友防灾减灾、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是气象部门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余勇表示。

在四川省气象局局长彭广看来,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气象科技下乡·四川简阳”活动的举行,也紧紧围绕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强气象科普在气象科技惠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现场,气象应急指挥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出现台风、暴雨、暴雪、冰冻等各类重大灾害性天气时,该车可在时间、空间尺度上进行加密气象观测,并对现场的音频、视频情况以及多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为气象预测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车载雷达探测系统、三七高炮、车载火箭作业系统、便携式气象站、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等也在现场亮相,引来当地村民的驻足围观。

“接地气”的气象服务

简阳是四川的传统农业强市,特色农业如晚白桃、草莓等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简阳每年因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整个农业生产总值的6%~8%。

“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使我们的科技惠农工作有基础、有需求,并会有应用、接地气、见成效。”余勇说。

据了解,简阳市气象部门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气象服务中心,每个村设气象服务站,以确保“接地气”的气象服务能进村入户。

当地晚白桃种植大户陈远亮告诉记者,以前种植晚白桃时比较盲目,也不相信天气预报,几乎靠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施药或授粉。“有时刚施药一两个小时就下雨,所有的辛苦都付诸东流。”

自2014年年初开始,简阳市气象局开始为当地农民提供“接地气”的气象服务,并通过“村村响”大喇叭或者每个气象服务站分社的责任人挨家挨户传递气象信息。

对于今年4月13日的大风预报,陈远亮记忆深刻。“正是因为大喇叭提前一天预报有大风,我们立马把老树、小树、弱树全部支撑起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了桃树枝被风吹断。”

这样周到的、准确的气象服务,为陈远亮种植的晚白桃增加了一万多斤的产量,每亩纯收入由过去的七八千元增至一万元左右。

未来须不断完善

气象为农的发展,促进了简阳市气象局与农业、林业、国土、水务、畜牧、农经等部门的合作。

“以前,除了给他们提供天气预报,交流互动比较少。现在,大家签订了为农服务合作协议后,可以利用彼此优势实现互补。同时,还能实现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有针对性地共同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简阳市气象局局长陈坚表示。

据了解,为更好地加强部门间合作,由54名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联盟,负责适时开展简阳市农业气象的决策咨询和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指导。

此外,简阳市气象局每年都会向当地农业种植户征求意见,以完善气象服务范围和方向。“种植户更清楚需要哪些预报方向,比如水稻在种植时会对哪些气象条件有要求。由他们提供建议,气象服务效果会更好。”简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科说。

然而,在陈坚看来,在拥有148万人口的简阳市,要解决气象信息进村入户问题,现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和现代化水平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