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修辞技巧(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手法(倒装)及词牌《风入松》释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诗词的修辞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诗词的修辞技巧
诗词的修辞手法(倒装)及词牌《风入松》释义
一、修辞手法——倒装(桩)
(一)概念: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文章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句的语序进行颠倒的—种修辞手法。词序固定,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就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汉语的词充当句子成分时,是有一定次序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宾语前,在主语后。介词的宾语在介词后;定语和状语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补语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后等。这个语法规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持点。但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它的次序往往跟上述特点不同。若是故意颠倒词句的通常顺序,以调整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倒装后的成分还原后而基本意义不变,这种现象叫倒装.有倒装成分的句子称倒装句。
古代散文的倒装句,大都有规律,具备某种条件。如主谓倒置,一般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谓宾倒装时,一般是否定句中的宾语为代词,则往往前提﹔疑问句中的宾语是代词,则往往前提;谓语前面有助词“之”“是”等标志的句子,宾语必定前提。在古典诗歌中,却不一定有这样的规则,没有多少规律可寻,大多要根据本句或上下句的意思去揣摩。
(二)分类:
1、倒词
顾名思义,倒词是指古诗词中某些词语颠倒的现象,主要有四种: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举例如下:
(1)主谓倒装
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浣溪沙》其正常语序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为突出枣花飘落的状态而倒置。
扫尽浮云风不定—一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
其正常语序是:“不定(之)风扫尽浮云。”“风”是主语,扫尽”是“风”的谓语。为了突显江风之大而将主谓颠倒。
春事谁主——刘辰翁《永遇乐》此为“谁主春事”的倒文。原句为迁就平仄而主谓倒置。
(2)宾语前置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此为“雁去衡阳无留意”之倒文。雁是主语,“衡阳”是宾语,原句宾语前置。
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此为“休独倚明月(中之)高楼”之倒文。原句宾语“高楼”前置。
楼高莫近危栏倚——欧阳修《踏莎行》正常语应是:“莫近高楼倚危栏。”原句宾语“楼”前置。
记得小蘋初见——要几道《临江仙》是“记得初见小蘋之倒文。原句宾语“小蘋”前提,为迁就平仄而倒置。
(3)定语前置
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彦《苏幕遮》此处为“初阳干叶上宿雨”之倒文。“干”为使动用法。原句“叶上”本为“宿雨”的定语而前置。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白发”是“翁媪"的定语﹐原句为迁就平仄而定语前置。
(4)状语前置
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春”是主语,匆匆”是“归去"的状语.原句为迁就平仄而改动“春又匆匆归去”的词序,状语前置。
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其正常语序是:“酒旗背西风(而)斜矗。”“酒旗"应是主语,“背西风"应是状语。原句为迁就平仄而前置。
2、倒句
一般指诗词中相邻两句互换顺序的现象。举例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
正序︰秦娥梦断秦娥月,箫声咽。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正序: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同上
其正常语序是:“(皇帝>何日遣冯唐,持节(前往)云中?”“冯唐"是兼语。原上句和下句倒置,是为迁就平仄和韵脚而为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将“正伤心”置之“雁过也”之前,语意方见连贯。原句为迁就平仄,只好将两个小句掉换位置。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其正常语序是:“清秋(中),倚金陵城上西楼。”原句“清秋”是“倚"的状语而后置。此处不仅是迁就平仄和韵脚﹐重要的是“倚清秋”三字使词意变得渊雅而空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正序: “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原上下句易位﹐为迁就韵脚而倒置。
(三)为何要使用倒装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为什么倒装在古诗词中会如此广泛地被使用呢?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中早就指出:“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诗词中的倒装,一方面是为了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叙述手法上的单一,使原本生硬的句子和文章灵动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1、出于声律方面的要求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诗词有其严格的格律限制,诗词需要符合韵律规则——押韵和平仄。因此,作者在表达时就出现了词语的倒置。
如: 苏轼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其中“绿水人家绕”应为“绿水绕人家”,这里“绕”字后置主要是为了与“小”“少”“草”“道”“笑”“恼”押韵。再如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其正确语序应为:“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咽。”这里出现了因果倒装,作者为了与下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形成对仗和韵律上与后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形成顶真修辞的需要而改变语序。
2、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
诗人为了强调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在写作时往往会有意将词语的语序改变,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有时候,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情感,诗人也会在写作时有意把词语顺序改变。为了强调事物而改变词语顺序的诗句中,最具典型性的诗当数杜甫《秋兴八首 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句对新奇巧妙而不失工整,历来为人所称道。后世每论及倒装诗句时言必称此句,其经典程度可见一般。
再如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霜信报黄花”应为“黄花报霜信。”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
3、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
如:如果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组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大折扣。二、词牌《风入松》释义
【一】词牌渊源:
《风入松》直接来源于古琴曲,相传为晋-嵇康所作。由琴曲而入乐府,而后演变为词牌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琴曲歌辞"四录唐代诗僧皎然的《风入松歌》,并注云:"《琴集》日:《风入松》,晋嵇康所作也。调名本此。故《白香词谱》谓:"是本调调名。由琴曲而入乐府,复由乐府而沿为词名,由来古矣。《宋史·乐志》注"林钟商";元高拭词,注'仙吕调',又'双调';蒋氏《十三调》注'双调'。亦名'风人松慢',韩淲biāo 词,有'小楼春映远山横'句,名'远山横'。" 元赵汸"代送吴德夫衡阳巡检"一词名"松风慢",见《东山存稿》。宋人据古琴曲谱词,始词为晏几道两首,均言情之作,【二】词牌格式:
该词牌押韵有平仄两体【仄体为别格】。平韵格为正体。该词牌在增减字后,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七十四、七十六字数体。此调以晏几道词及吴文英词为正体,若赵彦端词、康与之词之减字,皆变格也。正体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代表。吴文英此调五词均佳作,"听风听雨过清明"一首为宋词名篇。南宋初年宋高宗曾甚赏太学生俞国宝一词【一春长费买花钱】,俞国宝之词因此为宋词名篇。
正格一《风入松》晏几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柳阴庭院杏梢墙 依旧巫阳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凤箫已远青楼在 水沈烟 复暖前香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中中读中仄平平韵
临镜舞鸾离照 倚筝飞雁辞行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坠鞭人意自凄凉 泪眼回肠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断云残雨当年事 到如今 几度难忘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平中读中仄平平韵
两袖晓风花陌 一帘夜月兰堂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仄仄平平韵
1、句序
全阕句序:上下片各37字,均为:7477(3、4)66。
2、句式:四字句:2/2 ;五字句: 2/3;六字句:2/4、4/2或2/2/2七字句: 4/3,3/4。
3、押韵:通篇一韵到底押平韵,上片押6平韵,下片押4平韵
4、领字格:上下片各有特殊句式结构的一个七字句,三字为逗。
正格二吴文英(龙谱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与此同)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消、春日朝阳。
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读平仄平平韵
清馥暗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
平仄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平平韵
凭阑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平平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平仄平平韵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悠飏。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注: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五字
【三】格律规范
1、句序
上片:757766下片:757766
2、句式:五字句: 2/3;六字句:2/4、4/2或2/2/2七字句: 4/3,3/4.
3、押韵:通篇一韵到底押平韵,上片押6平韵,下片押4平韵
4、领字格
上下片第四句各有特殊句式结构的一个七字句,三字为逗。
5、对偶句:上下阙第56句的结拍,都可以作对仗句,但没有硬性要求。
【四】词牌特点及声情特点
1、特点:
(1)词牌主旋律:仄仄平平。
我们知道宋词是唐格律诗(律绝)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宋词是以句法为主导的,而不是以格律为主导的,但词句必须遵循律句的基本规范。《风入松》的格律句法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其主旋律采用了宋词的(添字减字)腰拆法,将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句的模式,通过“腰拆法”,使它词句的声律结构蕴涵着他的基本句型句式:仄仄平平。我们会发现这一句型句式构成了成了全词的主旋律。
(2)词牌句式:
747766, 747766。从句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词的上下片句式是一致的,同时符合“奇偶相生”的八字法则。
(3)词的韵拍布局均匀,节奏舒缓。除上下片的起拍是连韵外,后两拍均是隔句一协韵。起拍是个七言韵句加一四言韵句,情调上趋于舒缓从容,同时两句均为平收联韵,便赋予它抒情的特点。后面的两个76和66句式,都是隔句一协韵的,并以隔句仄收的形式,来彰显语语调,仄收以表现沉郁之感,再以主旋律作为韵拍,更突显了词的和婉。
(4)强调句型注入了更多和更生动的情感情态。从晏几道、康与之、吴文英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凤入松》的第二拍的七言韵句,采用了引导短句,是一个“添字格”的强调句型,使七言句的上四下三句式变为上三下四的“强调句型”。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强调句型”强化语调和场景,注入更多和更生动的情感情态。
(5)上下结拍,用两个六言对句,提升词的意境。宋词中将长句添减字腰拆成短句时,一般是要构成对偶句活排比句式,可以使词作增强节奏感,呈现韵律美,朗朗上口。能够高度概括做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练集中。
作业:
第一周:依晏几道【柳阴庭院杏梢墙】正格体,以【中秋】为主题范围,填一阙《风入松》,要求歇拍或结拍至少有一组对仗句。
第二周:依吴文英【画船帘密不藏香】体格填一阙《风入松》,题目不限,对仗没有硬性要求。
1、风入松 其二
晏几道心心念念忆相逢。别恨谁浓。就中懊恼难拼处,是擘钗、分钿匆匆。却似桃源路失,落花空记前踪。
彩笺书尽浣溪红。深意难通。强欢殢酒图消遣,到醒来、愁闷还重。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
2、风入松 桂 宋•吴文英兰
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3、风入松•为山村赋 宋•张炎
晴岚暖翠护烟霞。乔木晋人家。幽居只恐归图画,唤樵青、多种桑麻。门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
无边风月乐年华。留客可茶瓜。任他车马虽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鸦。小隐正宜深静,休栽湖上梅花。
4、风入松 春游 宋•张炎
一春不是不寻春。终是不忺人。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短帽怕黏飞絮,轻衫厌扑游尘。
暖香十里软莺声。小舫绿杨阴。梦随蝴蝶飘零后,尚依依、花月关心。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5、风入松 江景 宋·吴礼之苹汀蓼岸荻花洲。占断清秋。五湖景物供心眼,几曾有、一点闲愁。
梦里翩翩胡蝶,觉来叶叶渔舟。谢郎随分总优游。信任沈浮。恬然云水无贪吝,笑腰缠、骑鹤扬州。只恐丹青妙笔,写传难尽风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