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最厉害的一句话(号称对圣的纪晓岚)
乾隆下江南,来到白龙寺时,赶上寺里正在敲钟。
乾隆诗兴大发,即兴吟诗,“白龙寺里撞金钟”。
结果,刚吟完第一句,随侍在侧的纪晓岚忽然大笑起来。
皇上龙颜大怒说:“纪昀放肆,朕的诗即使做得不好,你也得帮我把诗做完,你怎敢打断朕吟诗而当面大笑?”
纪晓岚马上跪下谢罪说:“皇上的诗很好,臣怎敢笑皇上,只是古人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句,臣苦苦思索总找不到恰当的句子作对,现在听到皇上金口所吟这比字,恰好和它是天生的一副佳对,心中高兴,故而失态笑了起来,请皇上恕罪。”
听到他的解释,乾隆也就高兴了。
乾隆帝每年都要到热河去打猎,时间定在中秋节的次日进木兰围场,一直到重阳节前后才回京。
返回途中,要经过万松岭,这是他“重九”登高的地方。
乾隆五十五年重阳节,皇上又来到万松岭。
他降旨彭元端,把过去挂的旧楹联全都换新的内容。
彭元端遵旨,搜索枯肠作了几副楹联。
因这一年正巧是乾隆帝八十大寿,觉得应以此为内容予以颂赞。
他好容易想出了一句上联曰:“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却苦于做不出下联,没有办法只好去求纪晓岚帮助完成。
纪晓岚笑着说:“彭老又来考我乎?”
接着,写出下联曰:“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彭元端如获至宝,并赞叹说:“晓岚真胜我一筹啊!”
他表示心悦诚服。
有一次,纪晓岚的老师请客,在座的有父子二人戊子科同榜考中进土。
老师为助酒兴,据此作出一个很难对的上联,又知道纪很喜欢砚台,便对纪说:“晓岚你很善做对联,我出一个上联,如你能即席对出下联,当以值百两白银的古砚相赠,否则照罚。”他的上联是: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纪晓岚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曰: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户部长官古代称为司徒,那时纪晓岚的老师任户部尚书,纪本人任户部侍郎,师徒二人都是户部长官,故师徒都是司徒。
这个对子对得再巧妙不过了,立刻得到满座宾朋的齐声喝彩,并获赠心爱的古砚。
书多有人用孔夫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为上联,去找纪晓岚对下联。
纪晓岚很快便对出下联曰:“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对得既风趣又贴切。
翰林院侍读学士陆锡熊,和纪晓岚同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还一起奉旨修纂过几部重要史书,可以说是老搭档了。
有一天,他坐马车去拜客,途中突然想到一个很难对的上联,便到纪晓岚家请他对下联。
他的上联是:“饮马四眼井。”
纪晓岚诙谐地说:”就拿阁下作对好了。”
随即念出下联曰:“驮人陆耳山。”
耳山是陆锡熊的字。
他把陆比作马和他开玩笑。
乾隆年间,工部失火焚毁,皇上命工部侍郎金简主持修复。
有人根据这件事作了一个上联曰:“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工部亦称水部,其尚书、侍郎古称为司空、少司空。
公开征集下联,已过了很长时间,竟没有人能对出来。
在一次集会上,纪晓岚的同乡任内阁中书舍人,谈起这件事,问纪晓岚是否能对出下联。
纪晓岚说:“这有什么难的,只是要委屈足下了。”
中书舍人问:为什么会委屈我呢?”
纪晓岚随即对出下联:“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
以东西南北中,对金木水火土,既准确工稳地对出下联,又和他的同乡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引起哄堂大笑。
纪晓岚有一个表亲戚叫牛稔文,他的儿子牛坤娶妻。
纪晓岚作为亲戚,当然要送贺礼。
他便写了一副对联命人送去。
联曰:绣团国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
牛氏父子认为这副对联很德雅,大加赞赏,便把它贴在大堂门的两侧。
大婚之日,亲朋好友济济一堂,争先观赏纪晓岚这副对联。
纪晓岚亲往祝贺,指着对联说:“我用尊府的典故用得怎样?”
经他这一指点,大家才恍然大悟,他用的是“对牛弹琴”的典故,给牛家父子开玩笑,逗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类似上述的对联还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纪晓岚的确不愧为“联圣”的称号,但他也曾经有作难的时候。
他曾被任命为福建督学,被乾隆派往掌管福建省教育行政。
赴任途中,乘官船横渡长江。
行至江心,却被后面一艘大船超过。
大船内出来一位威风凛凛的戎装武将。
那武将看了看官船上的旗号,命大船减速。
等官船赶上与大船并行时,他命手下士兵将刚写好的一封简信递上官船。
纪晓岚接信,见上面写着:“我乃一介武夫,见先生似是文职官员,在下现有拙联,想请教下联,若能对上,本船当即退避让行,如不能对出,就委屈先生尾随我船之后。联曰: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若从字面上作对,此联当然很容易对。
但仔细推敲,却又极难。
上联中的“橹速不如帆快”,是以谐音的方式嵌入三国时代吴国的谋臣鲁肃和汉朝开国功臣、辅佐汉高祖夺取天下的著名将领樊哙。
两个人的姓名均为两个字,且一文一武,还暗寓文臣不如武将之意。下联也必须具备这
些要求才行。
这就很难了。
纪晓岚反复琢磨,绞尽脑汁,仍对不出恰当的下联。
他急得满头大汗,抓耳挠腮,仍无济于事,只得忍气吞声,乖乖地跟在大船后面。
如此狼狈对纪晓岚来说简直是绝无仅有,而且还是栽倒在一个武将面前,自是羞愧难当。
过江后,他仍为此事寝食难安。
等到了福建上任后,纪晓岚在省会福州主持院试大典。
当他听到奏乐时,突然触动灵感,终于作出了一副绝妙的下联曰:“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以“八音齐奏”对“两舟并行”,自是十分稳妥。
更难得的是,他也用谐音嵌入古代两位著名人物,也是姓名各两个字,一文一武。
“笛清”谐音“狄青”,乃北宋著名大将,曾攻两夏屡立战功。
“箫和”谐音“萧和”,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辅佐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后任丞相多年。
“狄青怎比萧和”,与上联相反,暗寓武将不如文臣之意,对上联予以批驳。
对得实在太妙了。
可惜对得太迟了,那位大船上的武将不知到哪里去了,未能见到这一妙对,否则他自会退避三舍了。
然而,使纪晓岚更难堪的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栽倒在自己夫人的裙下。
他的夫人也非等闲之辈,乃是一位才女,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也很喜欢做对联。
纪晓岚夸下海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她很不以为然,总想找出一个难对的对联难倒他。
有一年初夏,她在换纱窗时,拿了几块新葛布,钉在窗棂上。
葛布是用葛的纤维织成的布,可以做夏季服装,透气凉爽,或做蚊帐、纱窗。
葛布织造粗疏,经纬之间有小洞,以利透气透光。
她换完窗纱,只见明媚的阳光,透过葛布的小洞,照亮房间,即景生情,顿时心中一动,一个绝妙的上联跃然呈现在眼前。
她提笔写下这上联:葛布蒙窗,诸葛孔明诸葛亮。
随即,兴冲冲找来纪晓岚对下联。
这个上联上半句四字是写实,不难对出,关键在下半句七字。
字面上的意思是诸多葛布的孔洞透进明亮的光线,而实际上是嵌入了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时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名字。
他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
因此,下联后七个字也必须嵌入一位著名人物,此人也必须是复姓,单名,而且姓和字在前,姓和名在后。
姓,名、字重叠连用意思明晰,并与前四字相吻合贯通,这就很难很难的了。
纪晓岚苦苦思索,日思夜想,无论如何也对不出恰当的下联,颇有江郎才尽”之叹。
而且终其一生也未能对出,真可谓遗憾终生了。
近来,此上联流传世间,也无一人能够作对。
但却有人对此上联作了一些修改,先改为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后又有人在句首加个“明”字,变成“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这样一来在意境和难度上都更佳妙。
二百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绞尽脑汁,均无人能对出下联,一直成为“绝对”。
1994年年初,澳门楹联创作研讨会曾悬重奖6000港元,以此上联举办“绝对求偶”,结果虽有人试对,却均无“佳偶”。
同年夏,上海《新民晚报》、天津《今晚报》又以“悬三万元巨奖,对二百年奇联”为题,设“佳偶奖”,以巨奖求对无功。
唉,不知此一“绝对何时才能求得“佳偶”与之匹配。
资料来源:
(1)《清稗类秒》第四册,第1781-1784页。
(2)《清稗类钞》第七册,第3422--3428页。
(3)《春明梦录》下,第6页。
(4)《清代野史》第七集,第111页。
(5)《清朝野史大观》第四册,卷九,第71-72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