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的好日子(新春走基层石榴籽的余香)



1月14日,是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70岁居民杨金华出院的日子。

  “来了,来了!瞧着咱们老哥哥恢复得还可以。”

  寒风料峭中,住在杨金华对门的汉族邻居付存林赶忙迎上,一把攥住了邻居的手。

  “老哥哥,终于等到你出院了,最近几天不见你的人影,俺心慌的很!快进屋,咱们好好唠一唠。”

  “真是麻烦你了,及时把我背上救护车……”自己心肌梗塞突发,生死时刻,对门邻居及时送医,杨金华心存感恩。

  老哥俩唠嗑的当口,杨金华的爱人金红英和付存林的爱人余凤英忙不迭地为杨金华铺设新被褥,削起了苹果……

新春走基层的好日子(新春走基层石榴籽的余香)(1)

  一户回族,一户汉族,十年来,他们门对门朝夕相处,如同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一样亲如一家。

  金红英和杨金华老两口是石沟驿煤矿退休工人,而余凤英和付存林两位老人早前从吴忠卷烟厂退休。

  退休前两家人从无交集。

  2009年8月,素昧平生的两家人前后购置永昌社区星河韵城小区商品房,成为门对门的邻居。

  “虽然民族不同,但俺们在装修房子期间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商量买建材、购家具。”杨金华说。

  自此,金红英和余凤英两家,住在对门,年纪相仿,守望相助,和睦相处。

新春走基层的好日子(新春走基层石榴籽的余香)(2)

  “老姊妹,你瞧我这记性,出门买菜的功夫,钥匙又落在家里面了,放在你家的备用钥匙给我使一下。”

  开门后,余凤英将钥匙随手留在了金红英家的鞋柜上,顺手将集市上买的新鲜蔬菜也留给邻居一份。

  “早市上的蔬菜很新鲜,想着你们爱吃绿菜,给你俩也买了点。”接过余凤英递过来的蔬菜,金红英笑着道谢。

  儿女们不常在身边,有时候怕出门忘记带钥匙或者出远门家里没人照看,他们便将家门的备用钥匙放在了对方家,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老两口每年都要出趟远门旅游,红英姐姐把我家当成自个家一样操心,隔一两天过来给屋里通通风,给花浇浇水,给鱼喂喂食。”余凤英介绍,去年5月去北京旅游时,邻居过来给鱼喂食时发现家里停电了,及时找到电卡充电,开通氧气泵帮助鱼儿输氧。

  每逢节日,金红英忙着多炸油饼、馓子,烹制粉汤。“这些小吃都是凤英妹子爱吃的,趁着那股热乎劲儿,我总是第一时间送给她。”金红英说。

  在余凤英眼里,老姐姐烹制的小吃美味又可口,自己却总是做不出那味儿。论厨房手艺,她是金红英的“铁杆粉丝”。

  每逢夏日,付存林每天都买一个大西瓜,先拿到杨金华家里切开,给对方留一半再把另一半抱回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我们亲如一家,不分民族。”金红英说。

新春走基层的好日子(新春走基层石榴籽的余香)(3)

  两年前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外面下着大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老伴杨金华突发心梗,儿女都不在身边,慌乱中的金红英只有找邻居付存林老两口帮忙。

  “当时可把我急坏了,人一慌脑袋就蒙了,都想不起来要打120。幸亏有老付帮忙,不然可就出大事儿了。”回忆当初,金红英心有余悸。

  “当时我一急,只想着背起老哥哥往急救车跟前跑,两只拖鞋都穿岔了……”付存林说着把自己也逗笑了。

  10年来,两家人和谐如一家,儿女们全力支持,是社区里令人羡慕的榜样。

新春走基层的好日子(新春走基层石榴籽的余香)(4)

  一片片清香花瓣,静静飘落在心间。金红英和余凤英两家人除了互帮互助,还联手帮助小区其他困难居民。

  一次,小区孤寡、五保老人李凤英上吐下泻,金红英和余凤英二话没说,将老人送进医院并积极联系老人的外甥女。她们陪着老人做完检查,直到老人的外甥女赶到,她们才回家休息。

  永昌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学梅介绍,一次春节前夕,得知社区想为14名孤寡、空巢老人迎新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金红英两姐妹主动将自家房子腾出来,将14名孤寡、空巢老人及两名留守儿童接到家中,买来馓子、油饼,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包饺子过新年。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只要有心,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只要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希望和真情。”这是两家人共同的家风家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