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代表作品(桑西的雅典学院作品赏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拉斐尔的生平,也说了一下他与米开朗基罗的那些爱恨情仇。在这个时间段,他接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大订单——梵蒂冈宫签字大厅的壁画,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拉斐尔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现在的梵蒂冈博物馆就是梵蒂冈宫,是基督教的中心,全世界的基督教徒们的朝圣之地。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打造一个如同天堂般的基督教圣地。
拉斐尔是通过布拉曼特的介绍才成功地拦下了这笔大订单,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文章。
走进拉斐尔·桑西的艺术世界,文艺复兴最幸运的宠儿
梵蒂冈宫的宫殿二层,是依次相连的四个大厅,第三个大厅就是拉斐尔的订单,他要为这个大厅的四周绘画壁画。
梵蒂冈博物馆
该大厅纵长9米,横宽6米,是教皇在此办公和签署文件的地方,所以被称为签字大厅。
位于大厅进门左手处开始依次为4幅壁画,分别是《圣礼之争》、《雅典学院》、《帕尔纳斯山》、《三德像》。
其他三幅作品我们在上一期已经都讲过了,本期的重点是精讲一下《雅典学院》。
三德像 1511年 拉斐尔
该作品位于进门口的左手处第二幅,作品高达2.794米,横宽6.172米,是一副巨幅壁画,创作于1510~1511年之间。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为题材背景,力求展现一个自由开放、百花齐放的古希腊文化盛景。
这种复兴古典的潮流正是文艺复兴所要追求的最高理想,正如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般。拉斐尔对于那个时代的向往与尊崇溢于言表,他巧妙地将宗教与古希腊文化融为一体,既不违背当时宗教至高无上的权威,又向世人宣告了新世界的来临。
雅典学院 拉斐尔 1510年 梵蒂冈博物馆
《雅典学院》的绘画内涵与文艺复兴运动不谋而合,这是作者对于崭新时代的一个美好向往,也是人本位思想、追求智慧与真理的一个美好体现。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幅作品:
该作品作品人物共计57名,呈水平一次排开,几人呈一组。这种构图让人想起来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当然我并不是说他抄袭了达芬奇,其实各种类型的构图方式画家们之间都是互相学习并创新的。就如中国画的“三远法”,我们不能说除了郭熙以外,其他人就不能使用了。拉斐尔在这种构图的基础上,两面呈弧形展开,对于人物动态形象的设计更加活泼。
在画面中,人物的依次排开呈水平状,与台阶下坐着的几位学者呈现出了一个稳定三角形的构图方法。
雅典学院的构图
虚构教堂房屋背景层次鲜明,刻画细致入微,层层退后的拱门将画面的空间瞬间拉开,场景空间被扩大。在这种构图下,即使人物众多,也不会显得局促和拥挤。
为了能让大家一目了然地了解画中的人物,我将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雅典学院人物介绍
《雅典学院》的中间部分,核心人物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位于画面中心左侧,手持自己晚期著作《蒂迈欧篇》。他右手指向上方,正在与亚里士多德讨论着世界的奥秘。该人物的面容酷似达芬奇,其形象气质更酷似达芬奇的木板油画《救世主》。柏拉图的人物设计是拉斐尔对于达芬奇绘画内容吸收最多的地方。
雅典学院人物细节图
亚里士多德:位于画面中心右侧,手持《尼各马可理论》,该书是阐述幸福本质的伦理学著作。他的形象据悉是以米开朗琪罗为原型。右手抬起,手掌向下,面向着柏拉图想要交谈什么,其神态中透露着与米开朗基罗一样的炙热与执着。
苏格拉底:位于左侧身着绿袍的老者,整个身体朝向左侧正在与亚历山大交谈。作为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他没有著作留世。但却是柏拉图、色诺芬的老师。他的理论与思想影响着西方后世整个哲学系统。
希帕提亚:古希腊的数学家,她身着白袍,站在画面右下方。该人物形象有猜测是以拉斐尔的情人玛格丽特为原型创作的。
巴门尼德:在希帕提亚的旁边,有一位中年男子,身着紫色长袍,头转向右侧,手中持书,似乎打算与旁边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巴门尼德是色诺芬的弟子,他认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凭感官来认识真实。
第欧根尼:画面中心偏右侧的台阶上,坐着一位半裸上身的老者,是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他主张抛开物欲,回归自然本质。所以人物形象显得不拘一格甚至有些窘迫。
赫拉克利特:位于画面左侧前方,斜倚在箱子上,箱子上放着一本书,他正在认真地思考着什么。他认为万物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持对立统一观念。
雅典学院人物介绍
《雅典学院》左侧部分的人物众多,看上去虽然繁多,但却主次分明,杂而不乱:
色诺芬:位于苏格拉底旁边,他转头看着自己的老师,面庞充满青春,眼神中渴望真理。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记录古希腊历史与苏格拉底哲学语录而著称。
雅典学院人物细节图
安提西尼:位于色诺芬左边,身着红袍,眼睛看向正在交谈的苏格拉底。他同样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他认为美德是人类必须且唯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肉体经过磨练才能得到幸福,摒弃一切舒适与享受。
亚历山大:古希腊马其顿帝国的统治者,他正与苏格拉底兴致勃勃地交谈。该组人物是以亚历山大与苏格拉底的交谈为中心,将这个文化多元,各种思想碰撞的时代刻画地惟妙惟肖。
伊壁鸠鲁:位于左侧下方石柱旁,他头戴桂冠,是古希腊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其主张人类幸福的本身是追求永恒的快乐。
德谟克利特斯:位于左侧石柱下方,身着黄色长袍,他是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手中拿着笔和纸,看向前方正在看书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雅典学院人物介绍
《雅典学院》画面右侧整体构图成半弧形,与左侧对称平衡,人物动态形象丰富,瞬间就能把人拉近这个跨越千年的盛会之中:
芝诺:位于画面上方身穿红袍的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芝诺,他的芝诺悖论是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琐罗亚德斯:位于芝诺右侧,波斯拜火教的创始人。
布拉曼特:位于芝诺下方,他身着白袍,手持蓝色球体。他是拉斐尔的长辈与朋友,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著名的建筑学家,也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身边的红人。
托勒密:布拉曼特的旁边,身着黄袍背对画面,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雅典学院人物细节图
阿基米德:身着红袍,弯着腰手持圆规,正在向人们讲述他的数学成果。
拉斐尔:位于画面后方,戴着黑色礼帽。他将自己置于人群之中,悄悄凝视着这场盛会。
乌尔比诺公爵:拉斐尔旁边的白袍少年,是教皇的侄子。
以上的内容是《雅典学院》部分人物的介绍。
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不拘一格的设计方式,将古希腊以来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们齐聚一堂。
画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具有浓厚文化学术氛围的时代,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场面宏大,节奏统一。拉斐尔运用建筑来拉开的场景空间,巧妙地用台阶将众多人物安排在一起,使得人物多而不乱,主次分明。
雅典学院人物细节图
拉斐尔作为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后辈,在这幅壁画中有很多前辈绘画的影子,他是一个极其善于学习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吸收到别人的绘画长处与优势。但却从来不止步于前,或者只是跟随与模仿,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我们能够看到在《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对于色彩处理已经十分成熟了。他用乳黄色系来绘制建筑,使得建筑本身亮丽而不跳脱,既能很好地凸显的前面的人物,又使画面活泼浪漫,充满活力,很好的展现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美好盛会。
在人物设计方面,拉斐尔用红、白、黄、紫、绿、蓝等多种色彩的衣饰来间隔人物,其色彩和谐温暖,色彩之间相映成趣。色彩之间细微的纯度、冷暖变化让画面统一鲜明,使其更加真实充满动感。
雅典学院人物细节图
《雅典学院》是非常值得后世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学习和揣摩的作品,它是拉斐尔全部激情的展现。
其宏大史诗般的巨幅作品很容易出现肃穆的沉闷之感,但作者鲜活的绘画创作方式让画面氛围变得庄重而不失浪漫,古典中具有现代之感。拉斐尔的绘画中充满着浓厚的高贵思想,从这幅画中看出他对于古希腊文化的热爱。
拉斐尔于1520年4月6日因感染风寒高烧不退而去世,年仅37岁,这一天是耶稣受难日。这个年轻充满激情的画家像是文艺复兴中一颗璀璨而明亮的星星,虽然转瞬即逝,但却给后人留下了让人膜拜的作品,其所展现的才华,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拉斐尔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崇拜者,将文艺复兴推向了一个盛期。他去世后,被安葬在罗马万神殿。这座来自古罗马时期的万神殿经修建后,以供奉多位名人而著称。
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就葬于此地。拉斐尔短暂的一生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不同,他生前和去世后都得到了最高统治的认可。这位才华横溢、谦虚谨慎的年轻人用自己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才华征服了一个时代,也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