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眼中的珍贵画(父亲总是托举着我们)

我敢打保票,耐心看完以下,你会对“父亲”这个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问起你的父亲,大家会想起什么呢?

是小时候坐着的肩膀?

是记错你班级时的粗心大意?

还是烟灰缸里闪烁的烟头呢?

画父亲的画很多 ,学画这么些年大大小小也看了不少画展,像这样给我“开幕雷击”感觉的作品只有一个

罗中立《父亲》。

第一次看见这副画的时候是在美术书上,之后总会在不同的场合看见这一副画。

常想起一句画评:

“我看见展厅里的很多人在看见他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对,这个画评说的是“他”。这一副画并不只被观看者看作“它”,看成一个作品,而是被看作一个生命体。

他捧着一个裂了口子的碗,大拇指的指缝里藏满泥垢。

皱纹在他的脸上划出沟壑,阳光从正面照过来,映照在他深陷的眉眼上,干裂的嘴唇上,仅剩一颗的牙齿上。

父亲眼中的珍贵画(父亲总是托举着我们)(1)

也许是干活累了,他想要喝口水,这个时候他看向画面外的你,这个时候你们的目光交错。

这个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画外长久的沉默。

每个人有不同的父亲,也许有的父亲西装革履,但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他扯开领带,西装将他束缚紧紧裹住的场景,也许有的父亲是城市里的体面白领,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阳台燃了一夜的烟头。

父亲,总是托举着我们。

谁把灵魂的责任,装进父亲的身体,谁引领我们的父亲,自愿走上担当的道路。

罗中立曾说:“我见过那些掏粪的农民,我要为他们喊叫。”

绘画的意义在于什么?

也许是在于把人间事用不同的维度展现出来,罗贯中的喊叫凝结在父亲这副画上,等待着有一天有人经过,驻足,看见画中父亲的眼睛,看见自己父亲的眼睛,乃至看见每一位父亲的眼睛。

有人看见了农民的不易,有人看见了自己做父亲以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有人想到了家里聚少离多、总在出差的父亲,有的人理解了父亲的角色,有的人感恩父亲曾经撑起的一片天。。。。

这副画没有描绘任何悲伤的画面,仅仅是一副画着一张被放大人脸的油画,却有一种生活式的震撼力。

中国农民的勤劳朴素、坚韧隐忍跃然纸上,他的眼睛里有一种牛羊般的坚忍和良善。

风沙吹拂他的脸,日照亲吻他古铜色的皮肤。

在画面里,罗中立采用了多层画法的厚实色层,层层塑造,色层饱和厚实。

“在塑造过程中所营造出的粗糙如土墙面的肌理特征,正好适合表现中国农民经受生活磨难、饱经风霜的脸。”

脸上沟壑纵横,汗珠不住的往下流,背景明亮,也许是麦田的一角。

“父亲”眼睛掩盖在眉弓的阴影中,然而他看出画面的眼神,构成了他精神的外显和表达。

那种承受生活之重的精神状态和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大构图,以领袖像的尺寸,运笔超写实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包含深情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产生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我们面对面的看着画上的父亲,这副采用超写实手法画出的肖像是如此之大,你们对面相望,你可以看清楚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节,却不知道他是谁,叫什么名字。

你只知道他是一位进城谋生的农民,知道他为了生活,过年依旧去做掏粪的工作,知道他是一位父亲。

罗中立说:“我要为他们喊叫”。

我觉得罗老师成功了,每一个在这副画为他的皱纹,为他的辛劳,为他眼里的希望,自己的父亲,为天前驻足的人,都在内心中为他们喊叫,为这个农民,底下千千万万个托举儿女前行的父亲。

每次看到这副画的时候,我总会恍惚一下,不单是想到自己的父亲。

这张画能令农民的儿女能流出泪来。

这张画,往往能让我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

虽然反复看过很多遍,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震撼:这张画里的人虽然看起来很苦,但他可能从未觉得自己身处苦难。

宏伟的构图,饱满的的尺寸,超写实又富有张力的表现手法。三者相和,构成了一张《父亲》。

百度百科上说:“这幅油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不问收种,只问耕耘”的特殊情感,是这一生贡献给土地的辛劳与奉献。”

画像上每一个细细的笔触,勾勒出来的是劳累,也是奉献;是困苦,也是坚忍。

这副充满了人性关怀的画作,其中饱含呐喊的笔触总会同现实生活中的细微处相串联。

画中人是农民,是父亲,是一生为家,为子女“不问收种,只问耕耘”的《父亲》。

真诚的作者创造出真诚的作品,观众因此而驻足。

有人说看着这画,他想到了爱喝二两小酒的父亲,有人说他想到了已经很久没有电话联系的家人,有人说他自己就是一名在千里家乡外的父亲。

不知道一直看到文末的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现在有着怎样的心情,评论告诉我吧,

以上。

#美术##美术生##父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