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躺下容易发胖吗(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导致肥胖)

林女士每天吃过饭后都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一边看视频一边呵呵傻笑,她的母亲每次都会说她太懒了,怪不得那么胖,肚子上的肉都是躺出来的。林女士左耳听右耳出,依然喜欢躺平。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林女士躺下后总会有一种想吐的感觉,嗓子眼火烧火燎,她想喝点水缓解不适,可是半杯水下肚又吐出来了,连小便的颜色都变成了深色。林女士的母亲急坏了,又心疼又生气,觉得这毛病都是林女士躺出来的。

她让林女士到消化科看看,林女士不愿意,到药店买了点药吃,但是效果不太好。就这样拖了一阵子,林女士实在难受,于是到医院检查。

医生告诉林女士,人的胃本来可以自己防止胃酸反流,但是因为不良饮食结构、身材肥胖、慢性病等问题,有可能会导致贲门松弛,于是胃酸就倒流出来。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光靠吃药无法缓解,还需要做手术,同时患者自己也要注意饮食,少喝奶茶、少吃油腻的食物,暴饮暴食也不可取。

林女士问医生,自己这个症状和吃饭后躺下有关吗?医生解释,疾病本身并不是由平躺引起的,但是这个姿势会让胃酸回流,如果贲门比较松,不建议饭后立即平躺。此外,医生也和林女士科普了饭后立刻躺下的危害。

吃完饭就躺下容易发胖吗(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导致肥胖)(1)

为什么吃饱后容易犯困,还觉得很累?

有个流行的说法是肠胃消化耗血量增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所以会昏昏欲睡。

研究发现,吃饭后胆囊收缩激素水平会升高,正因如此才会感觉困倦,大概2个小时后这种激素才会减少,睡意也会慢慢走开。尤其是肥胖患者,饭后产生的激素会更多。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餐后嗜睡和脾虚有关,甚至有的人饭还没吃完就开始打瞌睡,当然,婴幼儿除外。为啥说是脾虚呢?因为脾胃是运化食物的,当它难以消化、运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时,大脑就得不到滋养,四肢百骸也得不到精气,于是就会头脑昏沉、四肢沉重,忍不住想睡觉。

因此,对于频频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应及时做两件事,其一是控制体重减重,其二是强健脾胃。

吃完饭就躺下容易发胖吗(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导致肥胖)(2)

饭后总是喜欢躺着,或早或晚会有三个后果等着你

饭后养成躺下的习惯,久而久之容易变胖

饭后经常躺着,性格会变得懒散,这么一躺可能就连着午觉一起睡了。身体摄入的热量比较高,还没有消耗就躺下,而躺下又会减慢热量消耗的速度,久而久之脂肪就容易堆积在腹部,让体重蹭蹭上升。

刚吃完就躺着,会影响肠胃的消化速度

吃饭后睡觉,等醒来后发现肚子还是有点胀胀的,就是因为肠胃的消化工作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部有强大的胃酸很快就会成为小颗粒,但是想进一步被吸收,还需要更精细复杂的工作。

人体运动时可对消化功能产生助力,加强吸收和分解,肠道也会变得活跃,而平躺或蜷缩着身体,则会让肠胃缺少动力,延长食物停留的时间。

吃完饭就躺下容易发胖吗(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导致肥胖)(3)

经常在饭后躺下休息,可能会加重反流病

对于反流病患者来说,躺下后就相当于把胃部的胃酸倾倒出来,酸性物质会损伤食道黏膜,还有可能引起呕吐、呛咳,时间长了带来消化道炎症。

饭后不宜平躺,那么可以到处走走吗?

如果吃得不是很多,没有胃撑的感觉,可以进行少量散步,或在家中转悠一圈,帮助肠道蠕动。如果吃得很撑,食物都快到嗓子眼了,那就不建议到处走动了,会牵扯到肠胃,出现胃痉挛。

到底怎么走,要结合个人体质。对于胃下垂的人,随便走动、站立都不太好,坐下来或依靠在沙发上比较合适。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适合在饭后闭目养神,等待30分钟左右再出门散步。

总的来看,饭后坐着是一种相对舒服、健康的方式,可坐在椅子上聊会天,或坐到沙发上看看报纸,老年人也可以到门口坐着晒晒太阳。

吃完饭就躺下容易发胖吗(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导致肥胖)(4)

消化不良的人,怎么做才能帮助消化?

上下牙齿对碰

上下牙齿轻碰,然后弹舌、卷舌、顶住上颚,或用舌头在口腔搅动,按摩牙龈,这么做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有消化酶,能够帮助食物分解,同时还能滋养肾精。

掌根揉腹帮助排气

消化不好肠道中气体多,总是咕噜咕噜响,想放屁,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我们的掌根在肚脐周围按摩。

以往大家都是用绕圈的形式按摩,但是肠道分布结构其实像“n”字型,因此,我们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向,先从右腹上来,然后横着走到左腹,最后向下走。

按摩结束后你会发现肚子热热的,肠道内的气体也随之排出,整个人很轻松。肚脐上方属于脾胃的领地,每天适当揉一揉,有健脾、益肾、理气的好处。

吃饭不是吃完就结束了,要注意养生别伤到肠胃,肠胃健康了其他器官和四肢才能得到滋养,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爱护自己的肠胃。

参考资料:

[1]饭后不要立马坐着或者躺着睡觉,叩齿 揉腹能够助消化·北青网.2021-06-04

[2]“饭后百步走”不适合所有人,饭后怎么走?不同人群有不同“走”法.人卫健康.2022-07-14

[3]吃完饭就犯困,是大脑供血不足?“真凶”其实是……·广东卫生信息.2019-06-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