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的称谓是比较有讲究的,除了有姓和名,还有字、号、别号等。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李十二

通常,古人对平辈或尊辈称其字或号,以示尊敬;自称则称名,以表谦卑。

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别人称他为“孔明”或“卧龙先生”,而他对别人则自称“亮”。

大概是觉得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古人在人际交往中,还会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或住地)。

例如:杜甫曾任左拾遗,所以人们称他为“杜拾遗”;后又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他的诗文集就命名为《杜工部集》。

又如: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临川人,故被人们称为“王临川”,其诗文集便命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此外,在唐代,还流行一种别具特色的称谓方式,这就是:以排行相称!

这种叫法本身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家族或家庭内部,家人之间都会这么叫,比如阿大、阿二、老幺……显得亲切随便。

不过在唐代,这却成为从官场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称谓方式,并不限于家族内部,可以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俗。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2)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被称为杜二

这在唐代诗文中体现得非常突出——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有句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的“崔九”,即以排行相称,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近臣崔涤(崔澄)。

又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题中的“董大”,即董庭兰,乃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

再如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此诗题中的两个人都是以排行相称:“李十一”即诗人的朋友李杓直,“元九”即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

等等。

而且,这种称谓不单在男性中,唐代女子也有这样称呼的

如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中云:“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这位公孙大娘的高徒,叫做“李十二娘”,和她师父一样,都是以排行相称。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3)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被称为白二十二

具体来看,唐人以排行相称,可以细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以姓氏加排行相称,如前面提到的“崔九”、“董大”、“李十一”、“元九”等。

包括上述诗人也都有用排行的称谓:杜甫被称为“杜二”(如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高适被称为“高三十五”(如杜甫《寄高三十五书记》),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如刘禹锡《叹水别白二十二》)。

这是最常见的以排行相称的方式,一般用于比较相熟的朋友之间。

二是以姓氏加排行,再加表示关系的兄、弟、叔、伯等,或表示性别的郎、娘等连称。

前者如王维的《答张五弟》,“张五”即张諲,唐代书画家,王维的好友;其年龄应该比王维小,所以王维称他“张五弟”。

后者如上述“公孙大娘”、“李十二娘”;另外,唐玄宗李隆基也被称为“李三郎”,武则天的两个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则被称为“五郎”、“六郎”。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4)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被称为韩十八

三是以姓氏加排行,再加官职连称,如:

杜甫又被称为“杜二拾遗”(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因为如前所述,他曾任左拾遗;

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被称为“李二十侍郎”(如白居易《酬李二十侍郎》),因为他曾任中书侍郎、门下侍郎;

柳宗元则被称为“柳八员外”(如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因为他曾任礼部员外郎

等等。

与前两种方式相比,这种加上官职的称呼方式更显郑重、客气,无论相熟与否皆可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排行有大小之别,按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为小排行;按同祖或同曾祖的兄弟排行,为大排行。

唐人主要是按大排行,即一个家族同辈的人,分男女、依年龄进行排行。

如前述白居易称“白二十二”、高适称“高三十五”,这个二十二、三十五的排行,当然不是他们的同胞兄弟有那么多,而是以同曾祖的兄弟排行来计算的。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5)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被称为柳八

这种“以排行相称”的习俗,盛行于唐代,对后世也仍有影响。

比如宋代文坛上就延续了此遗风——著名词人柳永称“柳七”、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欧阳九”、大文豪苏东坡称“苏二”,等等。

对于古人的这种称谓方式,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匪夷所思!唐代大诗人李白“剔骨葬友”之谜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奇怪尊号:“金轮皇帝”是怎么来的?

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流行这么称呼)(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