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磨豆腐(传统民间美食--磨豆腐)
豆腐是中国有悠久传统的民间美食。粤北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区域,磨豆腐是家庭生活的一件大事,酿豆腐是隆重的待客之道,是可以代替主食的地方风味菜肴。
传统的豆腐是用人力磨出来的,不花上半天时间做不好。磨豆腐的工具——石磨虽然不是每家每户必备,但当年每一个村落聚居地都有,放在家门口,只要空闲,邻里之间谁都可以使用。用木头做成一张四方桌的框架,中间是一个漏斗形状,石磨架在上面,磨豆子的时候,底部放一个木桶装磨好往下流的豆浆。用一条两米左右的木弯勾,推动石磨往一个方向转动,一体化的配置,只要会用巧劲就不会吃力,非常实用。小时候,我们家门口的走廊就有一个石磨,住在附近的人家经常借用,放了几十年,基本完好,依旧可用。如今到乡村却已经难以看到石磨了,有些被人搬走作摆设。
磨豆腐大概有几个环节。首先是把豆子浸泡,干豆子硬,往往要提前一天晚上开始浸泡,到第二天下午方能浸透;其次是磨豆子,一勺舀一半豆子一半水倒入石磨,转动数圈,再加一勺,直至全部磨完。然后在大铁锅上面用木条支起一块“豆腐帕”,把磨好的豆浆倒入,隔出豆渣,烧火煮开。煮好豆浆后用木桶装好,放入石膏—做豆腐的技术活正是体现在这个环节。口感好不好,当然与豆子、水质有关,与放石膏拿捏紧密相关。放得多了,豆腐太“老”,放少了,豆腐块不成型。是不是老师傅,这个环节最见真功夫!
以往做豆腐的都是撸起袖子自己动手,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每位父母都是无师自通的熟练手。后来,家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耕作田地人力减少,有好些人家已经不种豆子了,磨豆腐只能去买些现成的黄豆回来。再后来,外出人口多了,在家人口减少,磨一“皮”豆腐已经太多吃不完,于是乎,村里有人看到商机,做好豆腐挑着沿村叫卖,一家买二三块就可以满足吃豆腐的念头。做的量多了,石磨的效率跟不上,就改为用机器打浆,用车载叫卖,一个人也能轻松完成整个流程。石磨渐受冷落,有些甚至被商家收购了去,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展示。只是真正的“吃货”始终对石磨情有独钟,对传统手工艺念念不忘,千方百计要找到石磨做的豆腐一饱口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