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已凉》。后人按照情诗解读内容,高度称赞这首诗构思精巧。巧就巧在,全诗没有出现恋爱的男女,只有景物、环境描写。碧绿的栏杆外面挂着低垂的绣花帘子,猩红色的屏风上画着折枝花卉。龙须草编织的八尺席子上方铺着锦缎被褥,天气已经转凉却没到寒冷的冬天。

很明显,诗中包含了一条行动路径,诗人从室外走入室内。通过诗句可以知道,室内住的是一位女子。诗人可以随便走入女子的房间,说明他们是爱人的关系。结尾处的“未寒时”,一语双关,既指天气又指感情。

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1)

很多鉴赏古诗的书中都是这么解读《已凉》,逻辑自洽,没有问题。不过,这样理解,总觉得这首诗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前因后果,只有细节片段,缺乏内容上的完整性。那么这首诗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呢?那就试着从韩偓的生平经历入手,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2)

韩偓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他有姨父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他喜欢写情诗,风格华丽。从内容判断,这首诗更像他早期的风格。风度翩翩的贵公子,生活优渥,喜欢写缠绵浪漫的诗句。享乐安逸没有腐蚀他的观察力,他也在研究分析自己所处的时代。

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3)

看诗中的细节,“碧栏杆”、“绣帘”、“猩红屏风”、“八尺龙须”、“锦褥”,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人非富即贵。至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甚至不能吃饱饭。韩偓作为一名诗人,他没有道理无视百姓生活。他看到了这种贫富差距,并给他带来创作上的灵感。他把一首揭示贫富悬殊的作品,罩上了一层情诗的外壳。

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4)

豪门贵族享受着最美好的物品,还没有到寒冷的冬天就用了草垫,锦缎褥子这些防寒物品。民间百姓的死活无人顾及,哪怕大唐皇帝还是天下的主人,但百姓已经心凉,大唐的统治快要终结了。

三句最美的情诗(都说这是一首情诗)(5)

这么解释这首《已凉》,是不是也能说得通呢?心里话不一定要直截了当说出来,含蓄委婉表达也是一种方式。以韩偓的学问见识,他应该预感到将会有动荡出现。唐朝末年频繁爆发农民起义,有学者统计过起义范围遍布12省,包括了唐朝的所有富庶地区。韩偓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浙东地区就出现了裘甫起义。此后唐末农民起义延续20余年,韩偓可以预感到唐朝将要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