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作战武器(装备极为豪华蒙古骑兵)

装备极为豪华蒙古骑兵

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单个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

蒙古骑兵作战武器(装备极为豪华蒙古骑兵)(1)

蒙古骑兵及其装备分解图

蒙古骑兵的胸甲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从这个描述内容看,要比图中的盔甲对身体的保护还要严密。

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 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

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

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光亮(有利于防锈,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以至能够在铁片上映出人影。

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动物后背上的一条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千克和75千克之间,弓箭总体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他们身带两种箭,一种轻,箭头小而尖,用于远射,另一种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

在典型的蒙古军队中,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的腰间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每个部队中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为轻骑兵,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力量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轻骑兵除了戴一顶头盔外,身上一般不披甲。同重骑兵一样的是,携带弯刀或狼牙棒(可以锤击身穿盔甲的敌兵),或一根套索(轻骑马追击溃兵时,可以套索骑在马上逃奔的溃兵,能大幅度提高追击效果),有时也有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士兵在战前都要披一件丝绸长袍。这种长袍用生丝制成,编织得相当细密,箭很难穿透这种丝衣,只是会连箭带衣一同插进伤口,只须将丝布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备用马。

如此豪华的装备,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拥有备用马匹,对于生产马匹的蒙古来说,是正常的。而其它装备蒙古几乎都不生产,靠俘虏的工匠为他们生产。如此良好的装备,每个骑兵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这就是北宋时期东亚地区强大的钢铁生产能力,满足了这种需求。我们现在应该清楚蒙古骑兵强大的物质基础了,那就是一流的豪华装备。这种装备远比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士兵的装备豪华。其重装普通骑兵的装备,已经相当于我们印象中的将军级别的装备了,我们的普通士兵的装备无法与之相比。比如,丝绸完全来自汉族地区,普通汉族人几乎是用不起丝绸的,而蒙古骑兵可以大量使用。

这其实就是骑兵进入最辉煌时代的显示,农耕地区金属生产能力的提高,促使马镫与马掌在物质匮乏的游牧地区普及,让游牧地区骑兵如虎添翼,促使其掠夺周围农耕地区财富的能力大增。结果是,获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促使其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以至于豪华起来。豪华的综合装备,促使其实力进一步增强,促使其掠夺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果是,周围的财富几乎都被其控制,其装备豪华程度达到登峰造极。而周围地区由于被严重掠夺,富裕程度会明显下降,甚至趋于破产地步。这意味着,纵有再大的掠夺能力,也难以掠夺更多人力物力了,结果是,其装备豪华程度难以继续提高,甚至会适当下降,其战斗力也会跟着下降,这促使其扩张速度会趋于停滞。

如此豪华的装备,在夏季或炎热地区会遇到问题,这应该是蒙古军队在东南亚地区受挫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蒙古军队的装备并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学习金国骑兵的装备。金国骑兵的装备也应该是类似的豪华或类似装备,在华北平原地区的夏季,会很不合时宜。这应该就是靖康之难时期,金国两次进攻北宋汴京,都选择在秋冬季节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