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

前两天,看到一个特别戳心的视频。

视频中,漆黑的夜,空荡荡的走廊,一个小学二年级女孩,在住校楼道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妈妈,一声又一声,太让人心疼了。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

一位网友留言说:我16岁才第一次住校,晚上哭的稀里哗啦,而且一个宿舍的都在哭。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2)

而视频中的女孩,不过7岁而已,却要一夜长大,独自面对生活的所有,她的内心该有多苦?

曾经,初一学生李珊珊就写下了一篇《那夜无眠》,描述自己的寄宿生活:

躺在床上,静静地望着上铺的铺板,毫无睡意。想家,想父亲,想母亲。

此刻,家中应该已经没有灯光了吧?爸爸妈妈应该都睡着了吧?……

想着,想着,一颗泪珠滑过脸庞,滴在我的枕头上,枕头湿了一点儿。

我靠墙坐着,下意识地看了看表,实则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随手摸到了一本书,胡乱地翻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书上。

要知道,白岩松与妻子的工作都非常忙,送孩子住校,会让他们轻松很多。

但白岩松却坚决不让孩子住校,他说:

“就算我和妻子为此会很辛苦,比如早晚要接送等,可能会付出很多很多,但人生不正是这样吗?”

过早寄宿的危害,很多家长都忽视了。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3)

综艺《少年说》中,有一个初二女孩分享了自己的寄宿故事。

因为父母工作忙,她从小就过着寄宿生活。

每天放学后,她眼睁睁地看着小朋友一个个被爸妈接回家,自己却只能孤零零地面对一个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夜晚。

一天又一天,直到现在,整整十年过去,她最渴望的依然是父母接她回家。

她哭着说:“我感觉自己就像孤儿院的孩子一样,从小就一个人,我就想做个有妈的孩子。”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4)

就像尹建莉老师说的:“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他们在学校遇到问题和挫折,只能独自解决。

考砸了,被老师骂,受同学欺负也无人可倾诉。

他们的喜怒哀乐,父母都没有参与。

有一种痛,是明明有父母,却只能独自长大。

寄宿,就这样切断了父母和孩子间的情感链接。

想起作家王朔,年仅一岁半就被送进保育院寄宿,每个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直到10岁他才被接回家。

这导致他一度以为孩子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在保育院一起养着。

长大后的他,在《致女儿书》描述了他和父母的关系:

“我不记得我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

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

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父母孩子,本是骨血亲人,却疏远至此,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其实,儿童和父母的情感建立,需要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的爱的要求也越多。

过早的送孩子寄宿,孩子不仅缺少家庭氛围的滋养,更缺少与家人的情感交流。

亲密感没有建立起来,孩子与家庭连着的那根风筝线就会越来越细,最后甚至断裂。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5)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帖子说:

“寄宿学校就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有真善美,更有虚假、挤兑、侮辱、霸凌。

你不会知道那些外表看起来天真无邪的小孩,为什么有时会那么丑恶。”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所经历的哀痛。”

网上有一个求助贴:“孩子要上小学了,没人带,想送她去寄宿学校,又不忍心,怎么办?”

网友@木木分享了自己的亲身亲历,成功劝退了题主。

已经大四的@木木,从小因为家人忙,没人带,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了,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

寄宿让她很独立,但是没有安全感。看到别的女生送走父母时哭得撕心裂肺,自己没有一点反应,可心里为父母的狠心感到难过。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6)

小学期间,每次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哭,和别人说起爸妈也会哭。

上初中的一次放假,独自带着很多书走回家,妈妈本能一句:“怎么不打电话让你爸去接你。”网友的一句:“我不想麻烦他。”更是上妈妈哑口无言。

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网友这里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何其悲哀。

曾被寄宿受到伤害的孩子比比皆是:

@拾壹:寄宿当年就差点抑郁了,只不过是差那么一丢丢没从六楼直接跳下去而已。

@讨厌读寄宿:寄宿=绝望 死亡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7)

@ㄈ:寄宿学校高中之前别去,真的会改变曾经开朗外向的孩子。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8)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被寄宿,大家还是挺排斥的。那些曾经被寄宿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父母的伤害,她们潜意识了怕被抛弃,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内心又怨恨父母,从而表现出了委屈、拒绝、甚至是冷漠的态度。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细细数来,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短短十几载,一旦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好的瞬间就会变得暗淡无色。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童年需要在父母的温暖臂弯中摇摇晃晃中长大。

如果有能力陪伴,就不要让孩子寄宿,让这群本该欢快的鸟儿,在我们眼前尽情地撒娇打闹,共享天伦之乐。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9)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让孩子住学校呢?一位身为教师的两个孩子的妈妈说,我觉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高中可住校,小学及初中应该在家里吃住,尤其是小学,最好不要住校。

小学是孩子很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最能感受天然父母亲情的时期。初中也很重要,特别是初二,也叫“初二病”。实际是叛逆期,与父母老师对抗,对学习的厌倦等,不少孩子也是从初二之后,再也回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的。

当然,也有孩子高一才进入叛逆期。高一孩子即使住校,也有一个适应期,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多交流。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努力,金钱时间精力,还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生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帮助孩子度过无数个学习及心理上的难关。从小学就让孩子住校,实在有点担心。

不住校,可以更多地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虽然每天接送很累,但是每天接送的路上孩子都跟你聊聊天,真的是一个件很愉快的事情。他会跟你说学校的事情,同学之间的事情,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说的,说明孩子对于我们是非常信任的。能跟父母敞开心扉聊天我觉得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坚持孩子不住校。

让孩子从小住校的家长,拼命想印证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都说自己的孩子一点问题没有,很适应住校生活。但这个事情确实是因人而异的,我朋友的女儿三年级转学住校了,国际学校,去了一个月不到住院了。发恶梦,梦里尖叫等,原来同宿舍女生排挤她,藏她的生活用品,孤立她,往她喝的水里放东西等,这孩子在那里一点也不快乐。我是觉得初中以下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别让孩子住校的好。

我大嫂为了挣钱,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住校,现在十五了谁也管不了,动不动骂父母。才一年级就住校,美其名曰独立,很好。孩子说,等父母老了也直接送养老院,一个月看一次,有护工虐待反正也看不见。小孩和老人都是弱势群体,很容易被伤害。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供,还有精神上的保护。突发事件的到来,孩子束手无策,父母还不能及时给予安慰,Ta慢慢的就会关上对你信任和依赖的大门!

一位网友说:一个单位,两个差不多的家庭,差不多成绩的两个孩子。一家让孩子住校,周末去送吃的穿的,一家停薪留职,租了房子给孩子做饭洗衣服。然后一家的孩子三本都没考上,一家考进了清华,如今出国把父母都接出去定居了。可能是特例,但还是要提醒一句,种地经商都要成本,培养孩子也要成本的。舍不得下本,就别埋怨孩子不如人。

就这么说吧,没有一个孩子是想住校的。我小的时候,初中之前都是住在课后班里。那么小,每天就像个小大人一样,考虑的很多,因为,什么人都有,有大孩子,真的会被欺负的。初中,再三恳求,我可以住在家里了,很开心。高中,从一个城市去了另一个城市,是一个寄宿学校,父母一年见一次,两周放一次假,坐着长途汽车回奶奶家。我在学校的那决定性格的三年,我和父母疏远了,见面就什么都不想说了,自己心理也出现了问题。

为了生活没办法,不挣钱估计上不了学,谁又想让孩子住校呢。当然,如果你为了挣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你挣的工资的一百倍,也拯救不了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会过早的让孩子住校吗?

白岩松拒绝孩子寄宿(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0)

凯淇工作室

为您推荐一个线上育儿音频课程

有主持人凯淇雨珊的育儿经验分享,

有专家的科学指导

—— End ——

向您推荐一个育儿公众号

童年只有一次,把最好的给孩子!

编辑:琬璘

审核:英姿

监制:凯淇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