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

欧阳修与北宋时期的诗文革新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混乱,王朝更迭讯息,造成了当时文学的混乱。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一统中原,结束了纷乱的时代,任何时代大一统后都要树立自己朝代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宋朝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现就是我们熟知的宋词。欧阳修奠定了在北宋建立初期,对于北宋文化的形成和凝聚基础。

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北宋初期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通俗易懂的文学更容易传播和被他人接受,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一种容易理解的文学被众人接受后,全国就会兴起一种文学风,这样一来这种文学就形成了当时主流的文学,就会有许多的人一起研究和钻研,从而形成当时的文化精神。从这一点来看,欧阳修的坚决反对对当时文化的统一和传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欧阳修对北宋文学起到的作用绝不止以上几点,他在政治、史学、农学方面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后世人赋予他唐宋八大家的美名实乃实至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