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4月25日——4月27日,学校举行了为期三天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比赛内容和顺序都是抽签决定的,属于同课异构其中10位数学老师共3堂数学课,内容分别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年级《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的《圆的周长》我抽到的是课题是《圆的周长》,上课时间是第一天的第四节课现在比赛已经结束,但对于这节课,我的收获颇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4月25日——4月27日,学校举行了为期三天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比赛内容和顺序都是抽签决定的,属于同课异构。其中10位数学老师共3堂数学课,内容分别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年级《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的《圆的周长》。我抽到的是课题是《圆的周长》,上课时间是第一天的第四节课。现在比赛已经结束,但对于这节课,我的收获颇多。

一、读懂教材,理清思路。

《圆的周长》是2015年新编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认识封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去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认识圆周率,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比原来的教材,新编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图案: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六边形。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即圆的周长介于直径的3倍和4倍之间。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查阅教师用书后,得到《圆的周长》这节课的设计思路:1.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2.由三个直径不同的轮胎图中,推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3.初步理解圆的周长介于直径的3倍和4倍之间。4.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5.介绍圆周率,强调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3.14。6.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强调已知半径求周长时要乘2。韩丽静校长在比赛总结中提到: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各地区最优秀的数学专家和一线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写的。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先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思路。

二、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课标中对这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周率和圆的周长公式。因此这节课要获得成功必须将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学生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回忆它们的计算公式从而引出圆的周长。学生在认识圆的周长的基础上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否也有自己的计算公式?在讲解例4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的发现圆的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时,140班的学生素质很高,善于思考。我通过课件的自定义动画,移动正方形的一条边,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4倍;再移动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引导学生发现正六边形的两条边等于圆的直径,得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从而得到圆的周长介于圆直径的3倍和4倍之间。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绕绳法和滚动法。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分别量出课前所准备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再推导出已知直径,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再加以练习。再告诉学生圆的半径,去计算圆的周长,让学生在习题中推出已知半径,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整堂课,我除了对圆周率进行简单介绍外,其他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细心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成为学习、探索知识的主角,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作用。只有真正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这样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是有“生命力”的!

三、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要上好一堂课,绝不能只靠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在准备《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在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之余,我查阅了很多有关《圆的周长》的优秀教案和课件,除苏教版外,我还品读了人教版关于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吸取其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的思路,设计了教案和课件初稿。然后在试课过程中,我有幸请来了我校赵玲云主任、王娟老师、李旭老师、谢伟志老师听课。试课后,她们都给我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尤其是赵主任帮我修改了导入,设计了板书,引导我在数学课上组织更精炼的语言,怎样去突破难点,等。和赵主任讨论了近两节课,我惊奇的发现《圆的周长》这节容量超大的课在她的指导下变得简单多了。当然,名师工作室的陈艳红老师也在微信上给予我很多建议。其实,我自己在备课时还有一个小习惯,就是对空试教,同时手写教学思路。然后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总结、过渡及表扬性语言时,我都会用红笔记录下来。所以每次上研讨课或公开课,我至少写了5份不同的手写教案。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我们必须要集思广益,不断去完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自2016年9月起,我校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了与其他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上课时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件的使用和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同步等。“身在五小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温暖”,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希望早日走出学校,走出邵东,融入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中去。

(李月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