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哪里

过去30年,全球化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贸易增长不确定性增强,要求中国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向依赖内生增长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主题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哪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哪里

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哪里

过去30年,全球化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贸易增长不确定性增强,要求中国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向依赖内生增长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主题。

本报记者陈兰君子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以及资源、环境、市场的进一步约束,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主题。

“内生增长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银行(行情601988,咨询)行长陈四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30年,全球化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贸易增长不确定性增强,要求中国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向依赖内生增长转变。

动力一:创业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引擎”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发动机”。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45.88%。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6亿人,比去年底增加861.2万人,新增个体私营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在万众创新方面,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据测算,我国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不足49%已经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半的贡献率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表示。

“过去30年,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是中国经济实现后发赶超具备的基础条件,目前这三大要素已经面临一个新的瓶颈,我们有必要实行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力和活力。”陈四清如是说。

动力二: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由传统的以吃、穿等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消费过渡,还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企业户数达到1013.2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1.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虽然增幅不大,但绝对数量跨过了1000万户的台阶,凸显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向好态势。

此外,统计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同比增长8.3%,比第二产业高出0.7个百分点,在GDP中占的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达到45.3%,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结构转型来看,“服务业还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附加值较高,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201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8%,与服务业的发展有莫大关系。”国家统计局在撰文解读《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达60%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仍具巨大空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家统计局在上述撰文中指出。

动力三:新型城镇化

从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构成情况看,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2年的7.1亿人,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7.4%。

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必然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还会产生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如此来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采访中不少专家不约而同谈到这一观点。

与此同时,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一般达到70%左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才会稳定下来。而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刚刚超过50%,若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来看,也还需要近20年时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70%的水平。由此可见,城镇化作为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还将大有可为。

“过去30年,城镇化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未来20年,城镇化还会成为重要引擎。”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但是未来20年的城镇化和过去30年的城镇化不一样,以人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将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潜力的发挥则要靠改革,包括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县市管理体制改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