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

关注古往今来,女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并践行各种永葆青春的“秘籍”。常言道:“不保养是样子老,保养则是老样子”,同样的年龄的女性,注重保养脾胃的女人看上去年轻很多。中国女人一生最担心的便是衰老,衰老不可避免,但能够延缓。如果你过早出现面色萎黄,皮肤松弛,眼袋增大,眼圈发黑,头发脱落,皱纹增多,精力下降等,说明你已出现了提前衰老的征象,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脾胃开始虚弱了。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机体必须依赖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从饮食物中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和精微以供机体的生命运动,保证气血的生成和功能的发挥,调节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和机体机能的盛衰,从而影响人体衰老的进程。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2)

对号入座,衰老你有吗?

越来越胖或越来越瘦,面色萎黄,皮肤松弛,眼袋增大,眼睑下垂,皱纹增多,眼圈发黑,色素沉着,视物模糊,月经量少,头发脱落,须发早白,容易疲倦,腰膝痠软,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鼻梁下陷,牙龈萎缩,情绪不稳,性欲减退,失眠多梦,焦虑烦躁······

女人为什么会“脾虚”?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3)

先天脾胃虚弱,后天失于调养;

饮食不节;睡眠不足;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忧思多虑;房劳多产;

年老体衰;大病久病;起居失常······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4)

“脾虚”为什么容易衰老?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5)

1、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主运化。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化源充足,则肌肉丰盈,富有弹性,筋骨强壮,青春焕发;脾虚失运,一方面可导致营养吸收发生障碍,肌肉萎缩,失去光泽,另一方面,水湿停滞,酿成痰湿,变成膏脂,蓄于肌肤,日积月累,肌肤松弛,肥胖乏力。《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病······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2、衰老的主要原因是气血失衡,气血者乃人体生命之根本原动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气血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上注于头面,皮颜滋润,容光焕发;反之,气血亏虚,皮肤失养,则枯槁无泽。《养生四要》云:“善养生者,必先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6)

益气健脾的常用食物

♫薏仁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7)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用】健脾渗湿,益胃止泻,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适应症】脾虚泄泻,肢面浮肿,小便不利,淋浊白带,肥胖乏力,面部色斑。

♫大枣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8)

【性味】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乌须黑发,缓急止痛。

【适应症】食少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月经量少,行经腹痛,经闭不行,须发早白。

♫小米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9)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用】健脾养胃,补血益气,养心安神。

【适应症】脾气虚弱,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倦乏力,反胃呕吐,大便泄泻,少寐多梦。

♫山药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0)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补脾养胃,生津涩精,美容养颜。

【适应症】食少便溏,虚劳乏力,带下清稀,面色晦暗。

♫莲子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1)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用】补脾止泻,止带涩精,养心安神。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带下量多,小便频数,早醒易惊。

♫香菇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2)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适应症】病后体虚,面色无华,食欲减退,体倦乏力,皮肤松弛,大便秘结。

扁豆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3)

【性味】性微温,味甘。

【功用】健脾养胃,祛暑除湿。

【适应症】脾胃虚弱,暑湿吐泻,脘腹胀痛,赤白带下,大便泄泻。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4)

益气补脾的中成药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5)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6)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7)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8)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19)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20)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21)

作者简介

补脾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 补脾养血不可少(22)

秦竹: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国家全民健康素养巡讲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首届“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师德先进个人,云南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 云南省高校“秦竹名师工作室”,云南省科普创作特别贡献奖,云南省首届教育功勋奖获得者。现任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中医药文化宣教中心首席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养生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主编出版教材专著1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