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清朝归哪管(乐亭后巷李家的)

乐亭清朝归哪管(乐亭后巷李家的)(1)

题图来自网络,和本文无关

作者:王占连

民国年间,乐亭县后巷李家,是教育世家。

李家原籍大黑坨村,与李大钊是本家,祖坟也在那里。秀才李广荫之父行医,迁居后巷,购置了民宅,与白衣庵为邻。李广荫长子李大本,曾在河北蠡县任县知事,勤政爱民,受人爱戴,离任时,县民送他一把万民伞,作为纪念。这把伞也就成了李家的传家宝。

李广荫,熟读四书五经,有深厚的国学基础,曾创办义学六处,又创白衣庵小学,受人敬重。后被选为县农会会长、县参议员。

李家门上悬有两块匾额,一块刻有“惠及青年”的木匾是赞扬李广荫热心教育、培养学生的业绩的。李广荫创办白衣庵小学时,除亲自授课、教育学生外,对一些年轻的教师也言传身教,进行辅导和指点。他们的家中常来求教者,当中一些求学者和任教者多受益于李广荫,这些学生、教师及他们的家长对李广荫非常感激,才特制了那块匾。李广荫对传承乐亭“雅重读书、彬彬礼让”的好风尚,起了良好作用。

李家还悬挂着另一块大匾额,上面四个大字是“公正无私”。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县官府决定增加种棉农民的赋税,这种临时增收捐税、加重农民负担的做法,棉农是极力反对的,也在酝酿抗议活动。这时李广荫支持棉农的正当要求,并组织了抗捐活动。在棉农的强烈抗议和压力下,官方被迫停止了增加捐税的做法。与此同时,官府也很痛恨李广荫。另外,官府也知道李广荫在县里有一定影响,其子李大本虽不在乐亭做事,但也有社会地位,还在外地任官职,因此未敢整治和加害李广荫。事态平息后,有人串联和组织,制作了写着“公正无私”的大匾额送到李家。匾额的落款是“乐亭县六十个村棉农赠”,以此彰显李广荫的亲民思想和为百姓办好事的恩德。

李大本字培元,生在1880年,在清朝科举末科考试中秀才。又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师范科,1908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09年被聘到保定官立中学堂任教员。1911年八月被任命为监督,即校长,李大本任职时间不长,但办学成绩很突出,甚有名。

这时察哈尔宣化中学亟待整顿,当地在京津谋事的社会名流,帮助物色人选,并全力推荐李大本于1922年到宣化中学任校长。李大本思想新颖,热心教育,一心革新教学,自他掌校之后,校务渐有起色,每年毕业生考入高等学校的不亚于津、京、保中学,当年宣化中学与南开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并驾齐驱。李校长的办学成绩,得到地方人士的同情和教员、学生的拥护。当年,李大本还与高仁山(北大教授)组织新教育社,研究革新教育问题。他还应聘筹办察哈尔巨立实验学校(后改为农业专科学校)。

李大本于1926年任河北蠡县县知事,为政清廉,减轻农民负担,颇受拥护,离任时,众人送他一把万民伞,用以挡风遮雨,一路平安。(唐山一中副校长齐长泰见过此伞)

1927年李大本任高阳县知事,1928年任平谷县知事,还创立县立中学,促进职工教育。

1931年在保定的河北大学停办,其农科改为省立农学院。当时院长薛培元只是挂名校长,并不长到校,请李大本以注册课的名义掌管全校教学工作,管理入学考试、核算学生成绩、制定学生奖惩办法、教职员的教学管理、请销假事宜。李大本为这校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在省立农学院期间,1932年应聘参与晏阳初在定县的平民教育活动,并应梁漱溟的邀请,任山东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设计委员。这都是全国知名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李大本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大本辗转回到乐亭,这时正是冀东抗日暴动时期,在乐亭组织暴动的一个头目,是他二弟李大鹏的学生,因李家既重视教育又思想进步,就将司令部设在李家,还动员李大本当乐亭县长。此时李大本年近六十岁,又有胃病,只是不挂名的县长。晚年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之事,1941年去世。

李大本之子郭地还在,已95岁了,辅仁大学毕业,建国后在社会科学院任过编辑。

李家世代书香,李广荫有三子:李大本、李大鹏、李大昕都是高学历,在国家机关做事,孙子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李家父子、孙子爱国爱乡,能紧跟时代潮流,主要精力是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和年轻教师,同时也办了一些造福乡里及百姓的好事,其功德已载入史册。后人有诗赞曰:

乐亭后巷老李家,门上挂有两块匾。

一块是“公正无私”,一块是“惠及青年”。

广荫之子李培元,为政清廉在蠡县。

百姓送他万民伞,遮风挡雨报平安。

两块匾、万民伞,传家之宝万代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