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

1课 社戏
  • 主题归纳

本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经历的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的美好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 重难点:

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随母归省——乡间生活——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偷豆煮豆——戏后余波

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把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乡村生活无疑是新鲜有趣且极具魅力的了。

  • 《社戏》练习及答案见下图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1)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2)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3)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4)

2课 回延安
  • 重难点:

1、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①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千”“万”是夸张,极写其呼唤声之多、之密。“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是拟人手法,一下子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出来了。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招”是描写动作和表情的,这是拟人手法的连用,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千万”“不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④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换新衣”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变化之大;把延安称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 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5)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6)

3课 安塞腰鼓
  • 题目解说: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性格的象征。它是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儿”,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 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舞动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和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讴歌了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 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7)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8)

4课 灯笼

主题归纳: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 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9)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