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联趣联各种各样对联大全(流传千百年的4副妙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古往今来,众多好对联流传在民间,让人津津乐道。
有一些精彩的对联,在民间流传千百年,至今仍能让人刮目相看。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流传千百年的4副妙联,对仗工整水平高,让人一见就喜欢。
第1副对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这是清代学者包世臣写的对联,表达的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慨。上联说的是交朋友的事情,以“喜”字领头,将作者多交益友的欣喜之情写得自然生动。
下联的“恨”,体现了作者想读书却没有时间的遗憾,乃是作者的心里话,所以“恨”字用得精确。整个对联对仗工整,虽然没有深奥的文字,却如行云流水,浑然顺畅,令人佩服作者的才华。
第2副对联: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这个对联乃是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歌颂。郑成功得到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所以民间称为“国姓爷”。
上联说的是,明朝灭亡后,郑成功仍然坚持南明正统,对明朝宣誓效忠,哪怕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也依然保持着赤胆忠心。
下联是说,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始终没有变节,乃是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足以让千秋万世祭奠。
下联有一段典故。郑芝龙投降清廷后,曾经写了一封信给儿子郑成功,希望郑成功投降清廷。而郑成功以国家为重,义正辞严,表示不会投降。
后来,郑芝龙及家人都被清廷杀死。这就是所谓的“家破”。
这副对联表达了郑成功誓不投降清廷的立场与态度,体现了郑成功对于明朝的忠心。而“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这些短句式的运用,声调铿锵有力,强化了感情,将情感进一步强化了。
第3副对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这个对联是写扬州二十四桥的。扬州风景众多,二十四桥却得以在众多景点中脱颖而出,所靠的乃是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外,姜夔也有写二十四桥的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所以后人游览二十四桥,发感慨,写对联,都脱不出杜牧等人的诗句。我们看这个对联,上联先点出“淮扬”,又移来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移花接木,用在二十四桥上却相当贴切。
下联用的就是杜牧的名句,看桥与月,听箫声,表现一种独特的“诗人”情怀,可谓余味悠悠。
上联写云水秋光,下联写桥箫夜色,对仗工整,体现了作者对于二十四桥的赞叹,堪称佳作。
第4副对联:既已上台,不怕大家在旁边看戏;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
这副对联是挂在戏台上的戏台对联,乃是描述戏曲的。作者另辟蹊径,没有直接说戏曲的内容,而是借助戏曲表演,借题发挥,一语双关,让人们觉得非常巧妙。
上联说的是戏曲演员既然上台表演,就已经很享受在聚光灯下生活,不怕观众的指指点点。
下联则是说台上演员表演的故事,不管多么悬疑多么悲剧多么热闹,总是会有一个结局的。看戏的观众没必要替戏曲里面的人物担忧。
显然,这个对联是有着言外之意的。人生大舞台,一些人在人生里的表现,恰恰如对联所示,不择手段, “做得出,不怕别人骂得出”。至于如何了局,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不必老百姓为他们担心。
这副对联虽然有一种讽刺的味道,却又没有直白表现出来。而在用语方面,对联的文字都是通俗易懂的,全用白话、俗语入联,让人一见就明白意思。所以说这副对联的水平是很高明的。
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