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占位病变ct发现是肺癌可信吗(体检查出了肺占位)

文:李少雷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肺占位病变ct发现是肺癌可信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肺占位病变ct发现是肺癌可信吗(体检查出了肺占位)

肺占位病变ct发现是肺癌可信吗

文:李少雷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

肺占位就是肺内长了不明的结节,包块或者说是肿物。

规律或者不经意的体检,发烧咳嗽去拍片,或者是因为别的毛病顺便检查了一下胸部,是常见的几种出乎意料发现肺内占位的情境。

这个时候,我们拿到报告或者找医生看片子,医生说不能除外肺癌,需要进一步追查或处置。

肺癌?癌症?很多患者和家庭听到这些字眼无异于晴天霹雳降落到自己的头上,似乎不管怎样,都已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论我们当时的心境如何,都需要去决策下一步该怎么办?

1

肺占位是什么?

肺占位是影像学上的不确切描述,因为不知道占位是感染、结核、良性肿瘤还是肺癌,所以统称“占位”。

首诊医生想要分析占位是否是肺癌,主要依据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征和经验做出判断,并因此给患者进一步的建议。或观察,或抗炎,或穿刺,或手术等。

完整的胸部CT报告包括什么?

2

胸部CT上的指标

大小

在单一图像层面上占位的最大直径,包括长径和垂直径,目前8mm被认为是孤立肺结节需要干预的一个临界标准,小于8mm,暂时不处理是安全的,大于8mm,推荐积极处理,当然,以8mm界值评判是否干预的争议也很大。

密度

实性,磨玻璃样,混合性

实性结节恶性可能大或者恶性程度更高,有一定淋巴结转移的概率。

磨玻璃结节可以是癌前病变比如不典型增生和腺瘤样增生,也可以是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或者浸润性腺癌,涵盖了肺腺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当然磨玻璃结节也有可能仅是一过性的炎症表现。

混合密度的肺结节,被认为是介于磨玻璃样和实性之间的状态,根据实性成分占整个结节比率的增多,判断结节恶性的概率或者恶性程度也随之加深。

钙化

一般认为合并有钙化的肺占位都是良性的。常用来描述钙化的词语有中央型、同心环、爆米花状、点状、不规则等。

性状和边界

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分叶状,毛刺征,胸膜牵拉等特征更多的出现在肺癌当中,但有了这些特征,也不见得就一定是肺癌,相反,这些特征的对立面也不全都是良性的表现。只是概率多少的问题

密度

必须描述占位位于哪个肺叶,是否中心型,最好能具体到某个段,是否临近胸膜等,位置决定了气管镜是否能取到活检,气管镜取不到的位置,退而求其次,就得借助CT引导下穿刺明确了。

图像序列

通常报告里会出现“IMA 数字”的字样,提示被描述的病变特征来源于哪张图像,因为我们看到的CT片子是由很多个断层图像组成的,每张小图像上都有标识和参数。比如IMA10代表着Image10,通常还要标注出是哪个序列(series),不同的序列代表着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图像集成。描述图像序列,是为了方便临床医生看片子,同时方便定期复查的患者多次对比。

所以CT报告里还应该出现是否与之前的片子对比等字眼。

对于不明的肺占位,不同时间的多次对比,会给出更多的信息帮助判断和决策。

比如下面这个图像↓↓↓

两次CT间隔两个月,期间经历过两礼拜的抗炎治疗(口服两周的抗生素),可以看到病灶明显吸收变小了,原本抗炎前的CT图像断定肺癌的概率非常之高:不规则、实性、边界不清楚、毛刺等。但很显然,经过抗炎治疗后明显退缩的占位根本就是个炎症,和肺癌毫无瓜葛。这样的例子,绝不在少数。

所以,不幸发现了肺占位,即使很怀疑恶性,在完善进一步检查的同时,不如来点抗炎治疗,间隔一个月以上再复查CT,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排除掉一部分炎症病变,避免过度和不必要的手术切除。

当然,如果想在手术前就确诊占位的性质,可以做气管镜活检或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出是恶性,那必定是肺癌了;但如果穿刺是个阴性结果,仍不能完全除外肺癌的可能,因为有可能穿刺穿歪了,或者穿到的仅是坏死组织,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CT图像诊断肺癌并不完全可靠,可以说只不过是猜测罢了,没有哪些特征是肺癌独有的,肺癌的确诊必须靠活检病理

被高度怀疑肺癌的肺占位,应该积极干预,包括积极的抗炎治疗,积极的准备活检或手术切除。被确诊的早中期肺癌,应该接受根治手术治疗。被确诊的晚期肺癌,应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俗称“烤电”,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比如伴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肺癌,脑转移的肺癌,无法耐受根治手术的肺癌,肺癌骨转移的止疼等。

如果你查出了肺结节,先不要恐慌,听医生的,积极治疗。当然自己多学习点知识也是好的。李少雷医生录制了一期《肺上长了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的视频微课,如果您有需要,不妨点进来看看。

扫码看看

点击看大图

☟☟☟☟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下载“约健康”APP

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等着你

☟☟☟☟☟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