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姑苏区历史老城区(姑苏区沧浪街道梳理研究古城)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近年来,市、区两级在古城保护、利用上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抓实抓好一批重大文化创新工程和保护修复工程,如位于古城核心地带的道前32号街坊、1号地块等,以街坊为单位对古城“肌理”逐个梳理研究,因地制宜活化利用“核心区”,成为让古建老宅“再生”的有力尝试和典型案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苏州姑苏区历史老城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苏州姑苏区历史老城区(姑苏区沧浪街道梳理研究古城)

苏州姑苏区历史老城区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近年来,市、区两级在古城保护、利用上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抓实抓好一批重大文化创新工程和保护修复工程,如位于古城核心地带的道前32号街坊、1号地块等,以街坊为单位对古城“肌理”逐个梳理研究,因地制宜活化利用“核心区”,成为让古建老宅“再生”的有力尝试和典型案例。

近日,以道前32号街坊为主要阵地的古韵道前红色引擎赋能计划,入选2021年度街道基层党建优秀“书记项目”名单,为姑苏区沧浪街道依托党建力量,助力古城更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沧浪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宇操表示,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苏州,而古城保护更新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获得最大的幸福,“释放古城压力,为老百姓谋空间、谋幸福,让他们在古城拥有‘小确幸’,是千年古城转型升级的根本诉求,也是我们努力前进的方向”。

活化利用古建老宅,为13处名人故居定制“信息册”

日前,位于道前32号街坊内的名人故居曹沧洲祠正式完成内部装修升级工作,以中医药研究所、中药非遗加工技艺研究所的全新面貌面世,不仅延续了名医曹沧洲悬壶济世、救人治病的仁医精神,也为老字号品牌保护提供了一个优秀典范。

曹沧洲祠位于瓣莲巷4号,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现存两进,主要建筑有门厅、享堂及东厢楼,总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376平方米。曹沧洲(1849—1931)是晚清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善治温病著称,著有《曹沧洲医案》等书籍。近两年来,相关部门对曹沧洲祠进行了保护修缮,针对大梁损坏、白蚁侵蚀、木作腐朽等重点问题进行修缮解决。2021年,沧浪街道深度调研曹沧洲祠历史文化属性,在道前32号街坊更新改造项目中,引入雷允上等知名企业,依托曹沧洲中医文脉,在发挥吴门医派技艺优势基础上,贴近新时代“健康生活”的现实需求,以古建遗珍为载体,聚合药材、药理、制药、问诊等中医要素,将其打造成集医理展示、非遗体验、门诊坐堂为一体的中医主题文化馆。

据沧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章云丽介绍,街道辖区共有名人故居13处。2021年,沧浪街道通过对名人后人、周边居民及文史专家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宅邸情况、名人生平经典故事、后代传承情况等信息,充分利用街道片区规划师资源,成立以片区规划师为组长、地方志专家及古建筑专家为组员的专家小组,配合相关单位做好信息采集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开展,积极招募辖区热心居民、古城保护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志愿者专项团队,将这些梳理成果按照“一宅一档”整理成册,并进行针对性地设计。

与此同时,沧浪街道还将古城更新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内古城墙、河道等各处角落。“去年,我们积极推动古城墙展示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对胥门及南段城墙进行修缮,并同步配备烟感、火灾警报灯智慧安防设施,接入智慧网络平台,提升安全隐患预警能力。”章云丽介绍,让每一处古城角落都拥有现代化气息,提升百姓居住的舒适感,是推进古城升级改造的第一步。

挖掘古城文化原创群文作品,让苏式文化促进产业再升级

古城更新升级,除了提升古建老宅“颜值”与利用度,如何让延续千年的姑苏文化在新时代拥有新活力,也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部分。“保护和延续古城文化,是铸牢古城保护更新的‘灵魂’。”沧浪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卫说,近两年来,沧浪街道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本土文化素材,创新创作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为古城的文化“里子”提供了崭新的传承思路。

2021年,沧浪街道原创舞蹈作品《泊》,在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表演类作品决赛中,以98.072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舞蹈类金奖最高分。此作品通过音乐、舞蹈语汇、舞美灯光等,描述了大运河的内在精髓,突出了“运河是流动之河”的思想,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意味,在刻画作品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再现了苏式生活典范的具体物象,为各层次人群提供了解读苏式生活典范的方式。“我们结合‘运河十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文化工程,推出‘运河三部曲’原创群文作品,争创新一轮的国家、省级群文奖项。”张卫表示,此外,在举办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的同时,沧浪街道还引入国际交流互动机制,推动文化作品和项目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擦亮“苏工苏作”文化品牌。

“借文化之力焕发古城的‘崭新活力’。”张卫介绍,沧浪街道在大力传承发扬古城文化的同时,还致力于将这种文化赋予更深的产业活力。因此,2021年,沧浪街道引入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和苏州工艺美院等专家智库、高校资源,深入探索古城保护更新校地合作新模式,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的古城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围绕文化创意、数字经济、高端商贸等产业,集中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顺利实现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创新“1 10 N”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精准提升古城居民幸福感

2021年,沧浪街道对位于盛家浜的一处闲置场地进行升级改造,打造24小时共享空间,外地游客能在此处利用有声设备倾听小巷故事,周围的居民们能就近享受到便民服务。据悉,24小时共享空间面积约30平方米,包含名人大咖阅读区、体验沙龙区、有声阅读区、好书精讲区、海棠花红志愿服务区等,居民和游客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此找到合适的休闲方式。

“群众没有不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更是古城更新保护过程中的根本诉求。”陈宇操说,在道前32号街坊改造项目进程中,街道通过“支部书记 10名党员骨干 一批群众”的形式,形成“1 10 N”基层治理服务新体系,通过党员上门入户走访、搜集民情民意,将古城更新升级的每一步骤都与群众的满意度挂钩。同时围绕保护发展古城、创新社会治理、传承优秀文化三大主题,实施古韵道前红色引擎赋能计划,探索古城保护更新的新路径。

陈宇操介绍,为了切实提高古城居民生活幸福感,沧浪街道在古韵道前红色引擎赋能计划中,同步探索以街坊为单位的保护模式,深入推进“行动支部工作法”,发挥“益泉古井”“红盾管家”等行动支部的作用,调动第三方志愿者的力量,让居民也能参与到保护古井、古街巷、古城墙、古驳岸的古城更新升级过程中,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与责任感。

与此同时,2021年,沧浪街道以“社情民意联系日”为抓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依托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先锋阵地,解决助困、养老、治安等十个方面问题767件,真正做到将百姓心声听到心里、落到实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陈宇操表示,在古城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作为古城核心区域的沧浪街道,始终将百姓需求放在首位,不仅要让古城“面子”精致,更要提升古城老百姓的幸福感,让古城的每一处变化都被群众点赞!

摘自2022年1月15日《苏州日报》头版头条 记者 严 松

(来源:姑苏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