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乡村振兴(村联体非主流乡村振兴的)

步步为营乡村振兴(村联体非主流乡村振兴的)(1)

松阳石仓最早“出圈”是在五年前。

在这片客家人聚居的村庄群落中,保存着大量契约文书,于是当地请来著名建筑师徐甜甜设计了石仓契约博物馆,一鸣惊人。

从古民居群、博物馆等打着鲜明地域烙印的乡村景观,到豆腐工坊、米酒工坊等体量轻盈的生活艺术空间,大师名家的加持令石仓成为外界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常规路径中,农村往往对艺术有着很强的消解能力。农民坚守朴素的实用哲学,艺术如果无法与生活产生关联,就可能遭遇尴尬的处境。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慎,石仓选择了一条“非主流路径”:强调不把游客的关注点聚焦在某个具体的村庄。这同样也是为了规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只让一两个村落经济受益,相邻更多村庄却并无起色。这其实也体现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共同难点——如何凸显村与村之间的差异,并将之有机融入一个整体性的产业思路。

片区式的结盟收效明显,蔡宅村、山头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景区村,与外界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从本质上看,这样的改变源于石仓片区的整体意识觉醒——农村必须依靠自己的禀赋与包容,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对话。

片区一盘棋

以全域思维发展乡村旅游

最能证明石仓具有“村庄联合体”性质的,是沿石仓溪两岸坡地而建的古民居群。

石仓是大东坝镇9个行政村形成的片区,民居沿石仓溪两岸分布,四十余座清代古建筑遍布茶排(六村)、下茶排(七村)、后宅、蔡宅等六个村庄,多为院落式布局,融浙闽徽三地的建筑特色,外部泥墙青瓦,门楼均有高昂的马头墙,被《中国国家地理》撰稿人鲁晓敏先生称为“扁平版土楼”。这里很能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想象——房屋就地取材,农人勤于耕作,村庄周围是连绵沉静的群山,绿意盎然。

但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只是农村美学的相位,要使资源变现,需要基于更为现实的考量——如何盘活丰富多样的旅游点位,将资源串点为线、连线成面?2020年伊始,浙江讯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松阳大东坝镇强村公司牵手合作,采用混合制模式,整合国有资本、村集体固定资产、社会资本、乡村闲置资源,试水乡村资源公司化运营路径,成立松阳乡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乡村“共享小院”等新载体,通过“创新机制、市场渠道、数字引领”探索乡村价值转化新路径。

从这一年开始,“共享小院”持续对当地乡村美景、特色农产、传统工艺、民俗风情、农事活动、农家乐民宿等各类“乡愁”资源进行收集梳理,通过图片、文字和短视频等数据化内容采集,建立起大东坝农文旅资源产品库,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通过完善游玩路线安排,创新游玩内容和感知体验,设计打造“石仓乡村生活体验亲子游”“大东坝红色党建教育游”“豆腐工坊DIY体验游”等“一日游”、“两日一夜游”套餐路线,引导游客在石仓停留和吃住,延长游客游玩时长,转“观光游”为“深度游”。

当地鸣珂里民宿、农家乐、豆腐工坊、横樟蜂蜜等农旅商家相互杠杆借力,通过游客流量共享实现了多方增收增益,本地民艺师傅也参与到石仓乡村旅游建设中,共同推动乡村传统生产力和民俗人文资源的创新转化。

在茶排村的叶掌柜米酒体验中心,创始人叶玉芳告诉记者,昔日的种种“不可能”正不断变为现实:游客、投资商被浓郁的客家文化吸引,纷纷留下深度体验、开发乡村旅游;白老酒、泡豆腐等“土货”成为人人抢购的特色旅游商品;泉沚·白峰民宿综合体、鸣珂里·石仓文化客栈等品牌民宿项目成为乡村旅游“引爆点”,带动区域内民宿和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

据统计,“共享小院”落地运营两年来,已接待服务各类游客团近百个,接待规模超30000人次;发布各类乡村主题宣传视频和推广文章200余条,浏览人群覆盖逾500万次。

艺术 乡村

用特色古建筑讲好乡村故事

旅游市场的一个共识是,游客对于暂时逃离家与办公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有着很高的需求,而乡村显然更贴近自然、贴近人文、贴近情感,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绑定其精神世界的物质空间。

当以这样的眼光重新审视乡村时,石仓古村落被遮蔽的价值就开始显现出来。但传统的静态保护思路有一个迈不过去的鸿沟——人人都想建新房,不愿意住老房子。怎么办呢?“先给利益,再转观念”——让古村和老房子挣出更多的钱。

在这样的思路下,石仓在2014年启动发展引擎时,驶向了当时非常小众的建筑艺术车道。当地与徐甜甜团队达成的共识是,让片区内每个村庄都具有一个小尺度的公共功能植入,功能定位由村庄的特色产业或历史决定,而不是一刀切式地建设千篇一律的茶室或书店。建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强调的是与环境的相融状态,用徐甜甜的话说,就是“不追求建筑师的个人风格,而是在整个架构中形成连贯的逻辑”。

位于大东坝镇蔡宅村的石仓豆腐工坊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蔡宅人世代传承豆腐制作技艺,但传统家庭作坊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食品认证标准,因此销路并不广。豆腐工坊从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一个集油豆腐加工、参观、体验于一体的豆腐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项目,建筑与村庄环境融为一体,顺着地形原有的趋势,从村口绵延向上。设计师结合当地土木结构民居的特点,选择木桁架拼装结构、阶梯式空间布局,用天窗实现室内的透光、通风,一侧的通廊和玻璃墙则方便游客观看豆腐制作工艺的全部流程。

起初村民很吃惊,不理解自己平时磨豆子、点卤、炸豆腐泡的日常,怎么会被视为艺术。但很快大家就感受到,原来农村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文化,在城里人眼中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我们实际上是让村民通过外来者的眼光,找到对乡土文化的信心。”豆腐工坊负责人项军告诉记者,这种还原村庄生活场景的艺术化展示,本身也在向村民传递一种理念——田园生活为城市人所向往,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稀缺资源,具有保护和传承的现实价值。

乡村需要情怀,但单凭情怀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找到商业模式的转化路径。当然不是那种为了短期利益的掠夺性开发,事实上,良性的商业是可以反哺农村的。为实现艺术变现,松阳乡趣文旅参股运营石仓豆腐工坊,明确和深化了“体验 加工”的工坊定位,以“探寻一颗大豆的奇妙旅程”为核心主线,设计出“认领一块黄豆田”“大豆奇妙课堂”“舌尖上的豆腐宴”等不同创新体验内容,集中释放亲子游、研学游的市场需求。

去年,豆腐工坊的客流量达到了3万人次,各类产品年销量也增长到50余万斤,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因此看到了商机选择返乡创业。“他们种大豆、开民宿、办农家乐,进一步带旺了村里的人气。”项军说。

多元业态

打造高品质景区村落

简约时尚的桌椅、泥墙木梁的客家老屋,吧台前小黑板上写着菜单:咖啡、白老酒、松阳香茶……在叶掌柜米酒体验中心,游客不仅可以免费品尝白老酒,也可以享用纯正西点、咖啡,感受当地民族、农俗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这家看似“另类”的品酒中心,是大多数游客到访大东坝镇的首站,也是最能让他们感到放松的公共场所之一。

在并不具备特殊资源优势的茶排村建起米酒体验中心,并始终保持稳定客流,关键在于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2017年,决心做大“石仓白老酒”产业的叶玉芳发现,当地酿酒作坊不少,但缺少品牌知名度,难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于是,她注册了“叶掌柜”品牌,建起品酒中心,既为往来游客提供休息驿站,也作为当地文化的展示中心,为周边村庄酒坊带来了大量客源。

去年以来,大东坝镇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推介旅游,不仅宣传石仓客乡的乡土风情,同时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石仓特产、展示石仓民族文化。去年“五一”假期,石仓客家风物季暨“立夏乡音派对”开启,随着派对“主咖”按下电子琴键,闻声而来的游客们纷纷走向派对广场。在乡音派对上,现代潮流音乐、电子音乐、特色民族乐器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一次次引爆全场。

通过一场融合流行音乐、特色美食、炫彩夜景及互动体验活动的乡音派对,茶排村一跃成为今年“五一”热门打卡地。细细探究一夜爆火的背后,可以看到乡村“夜经济”所释放的无限可能性,也可以看到乡村旅游背后的“夜出路”——发展“夜经济”应因地制宜开发新“夜”态。

“音乐会的举办,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将乡村文旅资源整合营销,也要立足本地特色积极创新。”大东坝镇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商业作为手段,但乡村最终要实现的还是文化重建,“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村民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也是。理想的乡村图景,可以是‘农耕文明为体,工业文明为用’,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但在乡村运用其成果,尤其需要审慎而克制。”

(来源:丽水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