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为)

好动就一定是多动症吗?

NO!好动虽是多动症的症状之一,但仅将这一点作为判定标准就太片面了。

很多家长说自家孩子总坐不住,上课时左摇右摆,平日里东摸摸西碰碰,玩游戏也要抢着玩,甚至连老师也怀疑他是不是多动症。要知道,儿童多动症的判定有着严格的条件,我们不能单纯因孩子活泼好动,就认为这个孩子有多动症。

如果孩子小时候缺乏足够的感觉滋养,孩子的大脑就会给身体下达指令去寻求感觉刺激,这时他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兴奋和动作,所以好动绝不能作为多动症的唯一判定标准。想要判定孩子是否为多动症,还要从以下这七个表现入手:

怎么样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为)(1)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动孩子的七大表现特征

1.从小就过动

这个“从小”要从孩子还未出生时说起,有些过分好动的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以频繁、剧烈的胎动影响着母亲的正常起居,出生后则更是闹腾。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周岁之前还比较安静,一旦学会走路,就开始变得过分好动,总是爬上爬下,横冲直撞。

2.无法专心做事

注意力无法集中,是多动症孩子的典型特征,周围环境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令他们分心。此外,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特别短,常常安静不了三五分钟就要来回走动,所以他们总是很难完整地把一件事做完。

3.容易冲动

他们常常不经思考就行动,同一个错误可能连续犯上十次,也不会吸取教训。当然,等待和挫折也是他们难以忍受的,比如在参加团体游戏时不遵守秩序,因为一点小事就激动得发脾气,不愿意学习困难的事情等。

怎么样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为)(2)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感统失调

基本上每个多动症的孩子,都伴随有感统失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量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所以才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我弥补,也就是通过不停地动来动去来获得更多不同的感觉刺激。但是又因为他们感统能力欠佳,所以往往行动的品质却不太理想。比如,平衡感差的孩子,在行动过程中会显得动作技巧比较差,还容易摔倒撞伤;又比如,精细动作不良的孩子,虽然在不停地动这动那,可却常常把各种物品,玩具给弄坏;再比如,有视知觉障碍的孩子,即使喜欢玩拼图,可却因为在视觉辨识、视觉记忆方面有困难,而无法很好地完成作品。

5.有学习障碍

这是因为多动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都很难集中,无法养成思考习惯,以及感觉统合能力欠佳的孩子,在学习吸收和操作表现方面也不太理想。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即使看起来很聪明很机灵,可在学习成绩却往往不太如意。

6.难以控制情绪

除了冲动,多动症的孩子因为容易影响到别人,所以会常常受到谴责和遭到挫折,因此也容易出现诸如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情绪方面的问题。尤其当他在心中对自己的形象失去正确认识的时候,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7.任何时候都过动

正常好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得比较爱动,但是当他在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够专心致志,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场合,无论进行任何活动都无法安静时,真的就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了。

怎么样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为)(3)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是多动症孩子的七个主要行为表现特征,如果家长们经过对照发现孩子确实有多动倾向,也不要着急,通过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等积极应对措施,孩子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接下来这四点改善措施,一定要记牢了!

1.动静结合感统训练

通过加强动静结合的感统训练,从内在改善他们大脑神经活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比如让孩子先做一段时间的体能运动游戏,像拍球、跳绳、打羽毛球,骑脚踏车等,再做一段时间需要静坐思考的活动,像涂色、垒积木、穿珠等;

2.积极主动心理疏导

家长不要将悲观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如果孩子因为多动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地通过解释、鼓励、安慰等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找回自信,重拾勇气。

怎么样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为)(4)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明确建立规则秩序

多动症的孩子因为自我约束力比较弱,很容易做出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虽然他们并非故意,但是作为家长也应该及时耐心地提醒他们了解正确的规则秩序。切忌让孩子以“病”为借口,变得更加任性妄为。当然,在给多动症孩子建立规则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述明了简单,不要和他们讲太过繁琐的规矩教条。

4.发现优势循循善诱

请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多动症的孩子在智力上并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可能超过一般的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循循善诱,让他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的积极主动性,让他更加专注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多动症的孩子并不意味着就比别的孩子差,但就怕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多动症倾向时却不加重视,一味坚持“孩子长大就好了”这种观点,这才是最可怕的!以上四条建议,操作难度并不大,只要父母肯花时间陪伴孩子慢慢训练,何愁孩子不能改善呢?#早教##感统失调##语言发育迟缓##育儿#

- The End -


关注老岳讲感统,了解更多感统知识,育儿技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