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情商母亲给儿子的忠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大多数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可以说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位高情商母亲给儿子的忠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位高情商母亲给儿子的忠告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大多数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可以说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怎么才算爱上学习了,也就是爱学习的外在表现是什么,最直观的表现应该就是孩子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不用大人催,也不用大人逼。
接着我们要再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孩子什么情况下会自觉主动地做事情呢?自然是孩子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
这时候,不用家长催,也不用家长逼,甚至家长拦都拦不住。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就必须围绕孩子的兴趣做文章,用孩子的兴趣作为指挥棒来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把他的状态调整到做他喜欢事情时候的状态。我们要把学习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融合在一起。
当然思路很简单,但是刚开始做的时候并不会简单。因为从催逼这种大棒式教育转换成启发引导的教育模式,除了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和赞美,还需要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以及大脑发育的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引导好孩子。
比如说同样的话,外人说的孩子会听,但家长说的就不会听,非要跟家长对着干。如果了解这是孩子大脑发育特殊阶段非常正常的需求,家长跟孩子之间就会少很多对抗,沟通和引导起来也会顺畅得多。
今天《让孩子爱上学习系列》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建筑都是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我们都见过建筑工人如何一层一层建高楼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脚手架。
每当要盖新一层楼的时候,工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脚手架,然后借助脚手架进行各项施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脚手架。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区域,孩子现在靠自己还不能达到,但是如果有家长作为支架帮助就有可能到达。
就像孩子三岁前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不厌其烦地给孩子示范某个单词,帮助孩子找到说话的感觉。
一旦孩子有一次学着家长说出了单词的时候,这就是在家长的支架辅助下,孩子够到了最近发展区。
多重复几次,孩子随后就会自己独立地说这个单词,而不再需要家长的帮助了,这时候,原来孩子够不到的最近发展区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当前发展区。
家长的作用就像脚手架一样,新的楼层建完以后,之前楼层的脚手架就会拆掉并又在下一个楼层继续搭建新的脚手架。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是从几岁开始,家长就不再像三岁之前那样想尽办法制造各种支架帮助孩子,而是开始给孩子讲各种道理,描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数落孩子的各种缺点,期望这样能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
殊不知,只有在孩子愿意学习的情况下,你给他讲道理他才听得进去,就像他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你给他出谋划策,自然会欣然接受。
但如果孩子的兴趣还不在学习上或者学习对于他有一定难度,你光给他讲道理而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架帮助,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把你的良苦用心当成是唠叨,久而久之,事与愿违,开始产生厌学的心理。
既然孩子对于喜欢的事情会非常投入和专注,那么家长只需要想办法利用各种中介物活动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孩子将学习状态调整到跟平时做喜欢事情的状态一样,那么孩子就不会再将学习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自然也就会爱上学习。
这种状态重复次数多了,就会内化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成为孩子新的发展区,形成良性循环。
在孩子三岁之前,大多数家长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世界上没有哪个老师会比家长对孩子更有爱心和耐心了,但是三岁之后,望子成龙之心迫切,爱心还在,但越来越缺乏耐心,让孩子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孩子学习进入恶性循环。
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就是利用孩子现有的各种兴趣,将学习内容融入进去或者将学习变成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同时根据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以及大脑发育阶段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