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手术室里,16岁的花季少女晶晶在接受头部手术。手术室外,晶晶的父母在焦急地等待着:“机器人做手术,靠谱吗?”

事后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虑了。几个小时后,晶晶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来。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还为家属带来了好消息:“手术十分顺利!”晶晶父母忐忑的心终于安了下来。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1)

晶晶妈妈第一次发现女儿出现异常是在3月初。“当时发现她经常往左上方看,起初还以为她在发呆。”连续好几次留意到孩子总是莫名盯着左上方“发呆”后,晶晶妈妈才担心女儿是不是病了。追问之下,晶晶告诉妈妈,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往左上方看,“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候看东西模模糊糊的。”除此之外,晶晶并没有其他不适。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晶晶每隔一两天就会发作一次有时候一眨眼的功夫就恢复正常了,有时候持续十几秒才能缓解

家长不放心,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检查。CT查出晶晶颅内存在病变时,晶晶父母怎么也不相信。为寻求进一步诊治,父母在4月底带着晶晶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2)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3)

术前MRI:可见右额小的病灶

我院MRI检查提示患者右侧额叶病变,吴杰分析,可能是低级别肿瘤性病变。至于晶晶为什么会突然发呆,吴杰是这样解释的:“应该肿瘤导致的癫痫症状。

由低级别肿瘤所引起的癫痫症状,手术切除病变即可控制发作。但是由于病变小、位置深,加上静脉丛异常发达且恰好位于手术入路的中心,如何精准定位病灶并将其完整切除成了手术最大的难点。“孩子才16岁,手术是否精准,会影响她一辈子。”经科室反复研究讨论,吴杰团队最终决定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实施手术

吴杰解析,“机器人能够精准定位病灶,医生可以精确切除病灶,减少手术伤害。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4)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5)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6)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定位病灶:指导避开静脉血管丛,从血管丛前方入路,机器人精准定位肿瘤前外侧、后外侧、外侧界;指导手术精准切除范围。

由于静脉血管异常丰富,刚开颅就阻挡了手术直接入路。此时,机器人立马“上阵”,定位、设计入路。在机器人引导下,精准定位、避开静脉丛,引导手术医生从静脉丛的前方入路。与此同时,医生利用显微解剖技术将静脉丛解剖、分离,并用丝线缝合蛛网膜向后方牵拉,尽量暴露患者的前部脑组织,为手术入路创造空间。紧接着,机器人再次精准定位病变,在不损伤静脉引流的情况下,医生完整将右额病变及致痫灶切除!术中脑电监测术区癫痫样放电消失。手术成功!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7)

▲术后CT及MRI:病变组织完整切除,术区无出血

术后病理诊断为幕上室管膜瘤。术后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晶晶的言语、肢体运动功能良好,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前几天到医院复诊,晶晶父母反馈孩子没有再出现过癫痫发作的情况。

人工智能用于脑肿瘤(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8)

吴杰

神经外六科科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胶质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幕上室管膜瘤主要位于小脑幕之上的脑区,癫痫发作、头痛或局部性神经功能缺损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对于此类有明确病灶导致的癫痫,手术切除病灶,癫痫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在电生理监测下,根据放电情况可以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重点切除病灶及引起异常放电的致痫灶。对于较小的病灶,尤其是位于深部的小病灶,在保护周围血管、组织的情况下,手术精准定位并将其完全切除尤其重要。机器人辅助下实施手术不仅能精准定位切除病灶,同时又能保护好相应的解剖结构,往往能为手术带来更好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